楠木軒

美國2020:抗疫之路難脱“加時”困境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華盛頓12月22日電 題:美國2020:抗疫之路難脱“加時”困境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美國在2020年經歷了仍在持續的新冠疫情,無論是研究報告還是主流民意都預期:“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

超過1800萬人確診,近32萬人死亡,7天平均新增確診病例突破20萬。最新數據表明,經歷4月、7月和12月三度激增,美國疫情一再陷入“加時”困局,至今仍未現“觸頂”跡象。

丟失重心的抗疫

美國在3月13日因疫情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當時確診病例剛破2000人。儘管此後感染人數激增,但美國政府在實施46天抗疫措施後,即宣佈重啓經濟,將抗疫的決定權交由各州。

在“居家令”陸續解除、商業逐步恢復的五六月份,美國社會就抗疫陷入持續不斷的爭議。小到民眾出門是否應該戴口罩,大到國會紓困法案應優先照顧企業還是個人。該不該重啓經濟的爭論,蓋過了如何協力遏制疫情的討論。

隨着暑期的到來,美國出現第二輪激增的疫情,疫情熱點也從“震中”紐約,向南轉至佛羅里達和得克薩斯州。待到9月,美國在大學復課、競選集會等因素作用下,疫情繼續呈指數級增長。目前,疫情的集中暴發地已移至人口稀少的中西部地帶。

美國華盛頓大學衞生統計評估研究所預測,到明年4月1日,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可能達到56.2萬例。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11月的調查,有71%的美國人認為“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尚未到來”,而持這一看法的人在6月份為59%。

喪失信心的經濟

美國確診病例第一個“百萬”大約用了100天,而在12月初的5天內就有100萬人被確診。同樣猛增的還有失業人數。

今年4月,“居家令”和關閉“非必要”商業等防疫措施,對美國零售業、休閒和酒店業造成重創,失業率飆升至14.7%,達到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以來的最高水平。

疫情期間,美國政府在短時間內推出2.2萬億美元和4840億美元兩輪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但用於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的資金很快耗盡。克魯郵購公司(J.Crew)、赫茲租車等知名企業相繼宣告破產。

而隨着12月各州收緊防疫措施,美國緩慢復甦的經濟有可能再度失去動力。11月份美國失業率雖降至6.7%,但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人口環比大幅收窄,表明就業市場復甦正在放緩。

“美國經歷的離奇一年將留下阻礙經濟正常復甦的後遺症。”《華爾街日報》在前瞻2021年美國經濟時認為,“無論如何,它幾乎肯定不會像今天任何人所預測的那樣。”

缺失安心的重建

在美國一波三折的抗疫路上,兩股截然相反的預期,始終相互摻雜、拉扯。一邊是白宮持續釋放的樂觀預期——新冠疫苗將創造“醫學奇蹟”,美國將在“很短時間內恢復常態”;一邊是以民主黨人拜登為代表的“清醒派”,他將疫情形容為“黑暗的冬天”,並稱美國的抗疫工作遠未完成。

“新冠病毒正在重塑美國的政治版圖”,美聯社評論指出,新冠疫情摧毀了特朗普在強勁經濟中尋求連任的希望,並讓大選變成美國人對總統處理疫情危機表現的投票。

美國政府權力交接順利與否,也將進一步增添美國未來疫情的不確定性。在美國社會內部原有的政治張力下,疫情已不再是單純的公共衞生危機。

雖然美國已有兩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但疫情的冬天仍在繼續。對於當選總統拜登而言,如何彌合美國民眾內心對於病毒和科學的認知差距,將是抗疫之外的一大挑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