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10月初展開的亞阿衝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由阿塞拜疆的優勢,加之俄羅斯維和部隊的介入,亞阿雙方均再次簽訂了停火協議。和此前三次停火籤訂協議不同的是,此次的亞美尼亞已經徹底宣告戰敗,要做的便是割地退讓,將此次佔領的納卡大部分地區如數奉還給阿塞拜疆。近日,網絡上傳出大家最多看到的畫面便是亞美尼亞人焚燒自己的世代居住的房屋,並宣稱燒掉也不留給阿塞拜疆,不難看出兩國民族之間的矛盾之深。
當然,隨着亞美尼亞政府的戰敗宣告和割地條約的簽訂,阿塞拜疆國內的民眾為了勝利而歡呼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亞美尼亞國內的抗議熱潮。就在協議簽署的當天,數以萬計的抗議人潮佔領了亞國國會和中央政府辦公大樓,大鬧總理帕西尼楊的府邸,而國內議會的會長甚至被抗議者圍堵打暈,現場高呼口號抗議當局的“賣國行徑”。在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的持續壓力下,亞美尼亞外長當即宣佈辭職,同時有多名帕西尼楊政府高管宣佈辭職。
亞阿衝突由來已久,衝突的核心便是在於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在前蘇聯時代,雙方同屬一國治理,再有不滿也只能強壓,當時蘇聯領導人出於政治目的把納卡地區劃歸阿塞拜疆,引起亞美尼亞的不滿。在蘇聯解體後,兩國果不其然開始火拼,試圖以武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亞美尼亞奪取了原本屬於阿塞拜疆的納卡地區及其周邊部分地區,並在此之前簽署了停火協議。從那以後,兩個國家的武裝衝突經常發生,而這次衝突是自上世紀末納卡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到目前為止,由於停火引發的亞美尼亞內戰還在繼續發酵,而“博弈”雙方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即將和解。引發亞美尼亞人義憤難平的直接原因是,政府的條約幾乎把亞國在納卡地區的既得利益拱手送於“死敵”。而對亞美尼亞而言,“拒絕對納卡讓步”正是其國內政治紅線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帕西尼楊當局簽署“喪權辱國條約”的行為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也是可以預料到的。根源在於當代亞美尼亞民族主義中根深蒂固的“反土耳其主義”,這種思想是建立在對“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共同歷史記憶之上的,作為土耳其的直系近親,阿塞拜疆人自然也很難逃避被視為“亞美尼亞民族敵人”的地位。
弱小的亞美尼亞,為了這次的戰爭是付出了太大的代價,不但損失了數萬名年輕的戰力,還丟掉了大量的土地。事實上,很早以前,亞美尼亞首任總統彼得羅相在國民大會做相關演講時已然預測到了亞美尼亞當前的悲劇命運:“在納卡問題上,我們只有放棄一部分,才有機會保留另一部分。帕希尼揚成為了“全民罪人”,但這或許已經是不得已解決方式了。
<結束語>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寬闊之心,包容對不起你的人。以不變之心,堅持正確的理念。 以喜悦之心,幫助須幫助的人。以放下之心,面對難割捨的事。以美好之心,欣賞周遭的事物。以真誠之心,對待每一個人。以愉悦之心,分享他人的快樂。以無私之心,傳承成功之經驗。以感恩之心,感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