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順暢聯通

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順暢聯通

二十大新聞中心首場記者招待會分會場。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17日上午,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一場記者招待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等三位代表,向中外記者介紹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理論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趙辰昕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3.9萬億元增長到114.4萬億元,我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3%增長到18.5%,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9800元增長到81000元。

他表示,我國經濟實力的歷史性躍升,經濟建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偉大成就,是在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各類重大風險挑戰接踵而至的大背景下實現的。這得益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得益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趙辰昕説,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在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的過程中,不斷形成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性和創造性的理論成果,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重要的原創性貢獻。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指明瞭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我國已經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正在意氣風發邁上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

對於各方關注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和目標要求,趙辰昕在回答中作了註解。

他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但開放合作仍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我們將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決不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積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下一步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着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持續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順暢聯通。

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裝着中國糧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回答中國能否端牢自己的飯碗時,叢亮説,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自2015年起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人均糧食產量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的補充和充裕的庫存,僅人均糧食產量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已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糧食流通保持高效順暢,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7億噸;糧食應急保障更加有力,現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000家、應急供應網點5.3萬個、應急儲運企業4199家,有能力應對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

綜合來看,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叢亮説,下一步,將加大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力度,嚴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強化現代種業等科技支撐,實現種源自主可控,提升農機裝備研發和應用水平;優化生產佈局,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加強收儲調控,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完善監測預警體系,保持合理儲備規模;開展節糧減損,促進糧食節約和營養健康。

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有記者問及,能源系統如何牢牢立足基本國情和能源資源稟賦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支撐?

任京東回答:碳達峯碳中和事關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能源發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進轉型。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近十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源的消耗強度累計下降了26.4%。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這條路越走越寬闊,越走信心越堅定。

一是,非化石能源保持躍升發展的勢頭。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已突破11億千瓦,比十年前增長了近3倍,佔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的比重超過30%。去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比2012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佔到全世界將近四分之一。

二是,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成效顯著。煤炭消費比重已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個百分點,是歷史上下降最快的時期。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程,持續升級成品油質量。

三是,科技創新驅動作用越來越強。建立了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鏈,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和加氫網絡。

下一步將按照黨的二十大要求,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三位代表還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其他問題。160餘家媒體的約270名境內外記者參加了記者招待會。(本報北京10月17日專電)



作者:本報特派記者 顧一瓊 記者 陸益峯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21 字。

轉載請註明: 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順暢聯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