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陳杰
在燃油車時代,大眾、豐田等是所有自主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在電動車時代,至少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上,大眾、豐田等都卻在努力追趕自主品牌。
大眾已經推出了ID.4和ID.6系列,銷量上也逐漸有了一些起色。10月份,大眾又推出了價格更低的ID.3,售價只有15.9888-17.3888萬。
這樣的價格已經基本和國產同級車型相差無幾了,也就是説,大眾在電動車領域,已經放下了品牌溢價,準備挽起袖子和國產車開始貼身肉搏了。
那這個ID.3的產品力到底怎麼樣,當大眾的電動車和國產車同價的時候,大眾是不是又會變得真香了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聊聊。
電動時代的“高爾夫”
雖然在國內ID.3上市晚於ID.4和ID.6,但在歐洲,ID.3才是ID系列的首款車型,也是MEB平台的第一款量產車。
大眾給ID.3的定位也很明確,那就是“電動車時代的高爾夫”。這個定位代表了ID.3將是一款以走量為目標的車型。
其次,經常有人説,大眾其實只有一款車,那就是高爾夫,其它車型都是在高爾夫的基礎上一通拉長、加高、拍扁等操作後整出來的。這種説法肯定不準確,但ID.3其實也扮演了電動車時代“高爾夫”的這種基礎車型的角色。
從左到右:大眾ID.6、ID.4和ID.3
從底層架構和設計理念上,ID.3就代表着大眾對電動車的理解和探索,甚至在外形上,我們也能看出,某種意義上ID.4和ID.6其實都是ID.3的放大版。
銷量上,ID.3也承擔着和特斯拉等新勢力車企競爭的重任。結果還算不錯,上市後,在歐洲ID.3一度超過特斯拉Model 3拿下了月度銷冠, 成為了歐洲市場上最暢銷的電動車之一。
在國內,ID.3 11月銷量為2600多輛,但這並不代表ID.3真正的實力,因為10月份才剛剛上市,現在還處在產能和銷量爬坡的階段。所以,再過幾個月,我們才能比較客觀的評價ID.3的銷量。
ID.3產品力如何?
小尺寸、大空間
ID.3是一款緊湊型轎車,長寬高分別為4261/1778/1568mm,長度和寬度上ID.3和高爾夫差不多,但比高爾夫高出了97mm。
這也就讓ID.3看上去更有跨界車的風格,看起來有點像高爾夫嘉旅,但比嘉旅又更時尚和年輕了一些。
雖然尺寸和高爾夫差不多,但是得益於純電平台的架構,ID.3的軸距卻比高爾夫高出了一個量級。高爾夫軸距為2636mm,ID.3的軸距卻高達2765mm,足足長出了129mm。這甚至比本田CR-V、豐田RAV4都還要略長。
大眾ID.3底盤架構
有這樣的軸距,空間自然也不會差,並且,後排地台也是純平的,後排坐滿3個人,也不會太擁擠。
高爾夫的空間一直飽受詬病,如今ID.3空間上有了質的提升,讓這款只有4米2 的小車也可以作為一個家庭的主力用車了。
這麼小的車,有這麼大的後排,那是不是壓榨後備箱空間得來的呢?還真不是,相對級別來説,ID.3的後備箱也是比較大的,並且後備箱高度較低也很規整。
如此高的空間利用率主要得益於MEB平台把電池整體嵌入了車底,最大限度了利用了整車空間。
430km續航,只能算夠用
ID.3的3款型NEDC續航都是430公里,説實話,這個數據放在今天只能算主流水平,甚至已經稍顯落後了。以小鵬P5為例,15.79萬的版本續航為460公里,17.29萬的版本,續航就高達550公里了。甚至,15.96萬的AION S續航已經超過了超過了600,達到了602公里。
總之,如果只看續航參數的話,ID.3的430公里確實不太夠看,但是ID系列的續航確實算是比較紮實的。辰哥此前曾測試過ID.4 CROZZ,基本可以跑出NEDC續航的85%。
並且,最後10%的電量也很耐用,辰哥用最後7%的電量,驚險的跑完了24公里,順利到家之後竟然還有2%的電量,剩餘里程還有16公里。(辰哥完整的體驗過程請點此回顧哦:《電量還剩7%!開一台“電動爹”,到底有多驚險!》)
而ID.3上市比ID.4更晚,電池管理系統只能比ID.4更進步,所以,這也算是ID.3續航上的一個亮點吧。
動力一般,但十分好開
電動車很容易把動力調得很激進,但ID.3並不是這樣的性格,ID.3採用了後置電機驅動,最大馬力170匹,最大扭矩310牛米。這樣的動力對ID.3的身材來説是很強勁的,但也不算不上激進和炸裂。
其實這也是大眾造的所有電動車的性格,那就是不追求極致的動力,而是更追求像燃油車一樣的駕駛感受。
ID.3動力響應很快,油門踏板很線性、很跟腳,方向盤也很輕,另外,雖然絕對動力不算很強,但0-50km/h加速時間僅需3秒。總之,這是一台非常適合市區駕駛的、輕快靈巧的小車。
不過,也不要認為ID.3只是一台市區裏的買菜車,大眾還是賦予了這輛車一定的操控基礎的。後驅+四輪獨立懸掛,再配合上精準的轉向,以及大眾在底盤調校上的功底,讓ID.3在滿足通勤代步之餘,也能滿足年輕人偶爾釋放一下的小激情。
不追求炫酷
更追求實用
座艙的智能化水平和車機系統也是電動車的重要賣點,在這方面ID.3算不上強項,但我覺得也不能算落後。
和自主品牌努力追求科技感和炫酷不一樣,大眾的ID系列的內飾看起來還是比較傳統,但該有的常用功能倒也不差,而且做的也比較好用。
5.3英寸的液晶儀表和10英寸的中控大屏,顯示效果都很清晰,操作邏輯也比較符合我們的使用習慣。並且,雖然中控屏裏集成了很多功能,但ID.3在屏幕下方和方向盤上都保留了很多常用功能的物理按鍵,更有利於盲操。
ID.3這套車機還支持有線/無線連接CarPlay和CarLife。
駕駛輔助上ID.3沒有宣傳所謂的L2.5級甚至L3級輔助駕駛,但是在L2級駕駛輔助裏那些我們常用的功能,ID.3做得還是比較成熟和好用的。
所以,智能化、科技感確實不是ID.3的強項,但基本的功能上ID.3做得也不算差。
ID.3值得買嗎?
説了這麼多ID.3的產品表現,那這款車值得買嗎?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確一下使用場景。
如果您是要買全家的第一輛車,而且沒有限牌政策的困擾,可以買燃油車的話,那我當然還是建議大家先買一輛汽油車。畢竟汽油車可以滿足的使用場景更多。
其次,即便作為第二輛車,如果您家裏沒有條件安裝充電樁,單位、公司裏也沒有可以固定充電的條件,那我也勸您買一輛續航更長的國產車。畢竟不少同價位國產車的續航參數已經達到了600公里,即便續航沒有大眾這麼紮實,但實際表現仍要比ID.3強不少。
不過,如果你可以安裝私樁,或者是充電比較方便,那ID.3續航的短板就不算什麼了。這時候ID.3的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首先是和合資品牌相比,ID.3幾乎是鶴立雞羣。15-20萬左右能買到的合資純電車型本就不多,而且基本都是油改電的產品。比如別克微藍6、微藍7、馬自達CX-30純電、福特領界EV、現代昂希諾純電等。
馬自達CX-30 EV
和這些車相比, 無論從純電平台的架構還是產品力上看,ID.3顯然都更值得買。
那和包括新勢力車企在內的所有國產車型相比呢?前面説了,如果您可以安私樁或者充電方便的話,那ID.3 430公里的續航其實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使用了。參數上和國產車雖然差距比較大,但在使用體驗上相差的就並不多了。
另一方面,這時ID.3就有兩個優勢是國產車不能比的了。一是大眾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生產製造的工藝和對品質的把控,是新勢力車企,甚至傳統自主品牌廠商都還不能比的。
這具體現在在整車的生產工藝、品控,也體現在駕駛和乘坐的友好程度上。細緻到一個座椅的人機工程學模型,大到對底盤的調校,大眾的ID系列相比國產車,尤其是新勢力車企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第二個優勢就是品牌和口碑,在燃油車時代大眾積累了龐大的用户基礎和口碑,很多大眾老車主打算換電動車的時候,也很可能會優先考慮大眾。
當然了,大眾在燃油車時代的口碑不一定能完全轉移到電動車上。如果大眾的電動車還維持燃油車時代的高溢價,那我想很多人一定會更願意支持國產車的。
但是當ID.3開始賣到15-17萬,和同級國產車價格十分接近的時候,那大眾的品牌和口碑優勢就會凸顯了。我相信,差不多的價格下,在大眾和國產車之間,大多數人還是更願意選大眾的。
所以,作為家裏的第二輛車,並且充電方便的話,那ID.3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寫在最後
燃油車時代,大眾推出過太多神車,大眾的品牌地位沒人質疑,同時大眾也建立起了較高的品牌溢價。
不過在電動車上,大眾卻放低了姿態,從ID.4系列開始,其定價就基本和國產同級車型看齊了。ID.3更是如此,15.9888-17.3888萬的價格已經和國產車貼身肉搏了。所以ID.3其實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車。
一直以來,特斯拉Model 3的每一次降價都會牽動輿論,大家都會説Model 3的價格良心。但ID.3在定價上就直接定到了底,基本沒有留出太多降價空間了。
最後,我們認為ID.3可能是大眾最走量的一款電動車。並且,以前我們一直不是很看好合資品牌的電動車,但當合資車企真的開始認真造電動車,並願意在價格上放低身價的時候,還是不可小覷的。
大家對ID.3這款車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