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馬克龍會讓法國退出北約嗎?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道 厄瓜多爾拉丁美洲新聞社9月21日發表西班牙經濟和地緣政治問題分析家赫爾曼·戈賴斯·洛佩斯的一篇題為《馬克龍會讓法國退出北約嗎?》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如果在2022年春季的選舉中連任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將力求恢復“大國”理論的指導,以促進法國沙文主義,該理論尋求增強法國在全世界的國家使命和文化傳播,以實現法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獨立。馬克龍將掌控國防和外交事務的決策權,使這一權力成為“總統的保留權力”,並將在國際事務中採取“積極”態度,親自參與,並將“人道主義干預承諾以及增加法國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比重”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支柱。因此,國內政治將淪為踐行法國“大國”價值觀的外交政策的工具,且不能排除在2025年左右法國退出北約軍事架構,法語國家重新崛起為世界舞台上的政治經濟實體。
與美國的疏遠
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略協議澳英美聯盟的簽署意味着美國將向澳大利亞出售核動力潛艇,同時法國將蒙受500億歐元的經濟損失。澳大利亞政府單方面撕毀與法國簽訂的12艘常規潛艇的大合同,激怒法國政府,憤而召回駐華盛頓和堪培拉的大使,再加上法國出售給印度的拉法埃萊戰鬥機合同也有可能泡湯,這些事件都有可能激起法國對“昔日美國夥伴”的不滿,並可能促使法國在2023年之前退出北約。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英國前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在《每日電訊報》上發表了一些令人驚訝的聲明,聲稱“由於與俄羅斯關係緊張,英國可以在境內部署美國核導彈”,這可以理解為重新回到冷戰期間與蘇聯進行的軍備競賽。
在這種情況下,有德國電視台報道稱,“美國計劃在德國西部的一個空軍基地部署20枚新的B61-12核彈,每一顆這些核彈的威力相當於在廣島投擲核彈的80倍”,報道還説,“2010年德國政府投票禁止在德國境內部署核武器,但原有核彈並沒有撤銷,新核彈則將被其他更現代的武器替代”。可以預見,美國的這些決策在2022年德國新政府成立後將被擱置,法德與美國在觀點主張上的差異也將進一步擴大。
法國會退出北約嗎?
在“澳英美聯盟”簽署,法國被“背後捅刀”之後,馬克龍將利用從2022年1月開始的法國歐盟輪值主席國之職,推動歐洲防務聯盟這一倡議的發展,該聯盟將由法德軸心原有影響區域的國家(荷蘭、丹麥、挪威、比利時、盧森堡和意大利)組成,它的成立將意味着北約這個歐洲與美國的臍帶被剪斷。面對昔日“美國夥伴”的遠離,法國和德國的國家主權再次在防禦戰略中得到重申(重啓1963年戴高樂和阿登納之間的《愛麗舍條約》),這意味着歐盟必須實現以法國核力量為核心的軍事和技術主權。
馬克龍對美國的不滿將導致法國與俄羅斯的政治和解(想想戴高樂1966年的莫斯科之行),體現在未來法國或將批准對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的睦鄰友好政策,與之簽署確保俄羅斯油氣供應的優惠協議,並增加雙方的貿易往來,此外,法國將退出北約軍事結構(模仿戴高樂在1966年拆除法國境內的30個美軍基地)。
自戴高樂以來,對美國領導權的抵制一直是所有法國總統的外交政策之一,但這種差異只是形式上的,證明就是戴高樂在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事件中支持美國,並且法國在1969年重返大西洋公約,但前提是能夠在聯盟內自由行動並保持核獨立,簡而言之是北約“團結但自主的盟友”。
走向重申歐洲主權?
根據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的一份報告,2018年批准的法國國防法預計2021/2025五年期間的核威懾支出接近300億歐元,因為儘管在2021年1月《禁止核武器國際條約》已生效,但法國沒有批准該條約,認為“在當前國際安全背景下,這個條約是不適合的”,同時法國要求“採取逐步撤軍的現實做法”。
根據1958年的法國憲法,武裝部隊的責任由總統和總理共同承擔,但1962年的法令將使用核武器的權力僅賦予總統。必須指出,“法國核威懾力量”誕生於1960年,是戴高樂將軍宣佈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看家之寶,被認為是法國能夠在冷戰期間面對互相對立的美蘇兩國保持經濟、外交和軍事獨立的關鍵要素。
目前,法國原子能武器庫擁有300枚核彈頭,在上世紀末所有陸基中程核導彈(IRBM型號SSBS S3)和冥王星型號短程核導彈(SRBM)全部撤出,波利尼西亞環礁的核試驗被廢除後,法國開始將核威懾力量建立在拉法埃萊戰略轟炸機和凱旋級核彈道潛艇(SSBN)上,後者將在2030年被最新的核潛艇取代。
最後,在德國新政府組建後,我們或可以看到,在法德兩國主權最終得到重申後,法德軸心因此得到加強。法德軸心將共同經營與俄羅斯的優惠能源協議,振興核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並將成為未來五年歐洲政治經濟的標杆。不排除未來歐洲政治版圖重新設計,當前的歐盟走向終結,六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意大利)集團取而代之,並吸引其他外圍國家和新興歐洲國家在它們的軌道之上運營。(編譯/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