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油價持續上漲,你是否開始考慮換購一台新能源汽車?如今,不少人開始認真審視這個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55.6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10%。數字背後,體現出這一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趨勢。
隨着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整車廠、配套企業在武漢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在武漢形成一定規模。從市場需求端看,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市民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正逐漸走高:今年一季度,國網湖北電力所轄充電樁累計充電量就達到3529.74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17.28%。
政府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
市民接受度持續走高
“自己計劃購買一輛新能源車,想在地下停車位安裝充電設施,想知道是否需要辦理規劃及施工許可手續。”“這些小區是否配建充電樁?”在武漢城市留言板,經常能看到市民這樣一些留言。
武漢市停車場及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指揮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武漢新建新能源充電樁13950個,具備安裝條件的充電樁有7243個。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超14萬個,中心城區充電站平均服務間距縮小至1公里以內。
漢口路邊停車位旁邊的充電樁。長江日報記者胡鼕鼕 攝
與“充電焦慮”相對的是“銷售熱潮”。雖然家裏已經有一輛燃油小轎車,但家住江岸區的郭先生今年3月又買了一輛某品牌新能源汽車。“我剛換房,小區的車位配有充電樁,充電方便,每天我回家就把車充上電,100多公里的續航足夠我在市內通勤。”説起新買的車,郭先生非常滿意。
5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印發加快消費恢復提振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報廢舊車併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8000元/輛”“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活動”等內容。
隨着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在武漢各大商場一樓,新能源汽車品牌爭相搶佔“C位”,展出各家主力車型供市民體驗。不少年輕人邊逛街邊看車,“第一輛車自然而然就選擇了新能源”。
整車廠電池廠芯片企業加速聚集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不斷補齊
5月28日,在位於江夏區的楚能新能源武漢基地,“楚能一號”鋰電池產品正式發佈。
據介紹,這是一款由楚能新能源研究院完全自主研發的產品,並且在材料體系和生產工藝等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未來將在武漢基地生產製造。
東風嵐圖汽車智造基地生產線上,高端新能源汽車、智慧新能源SUV——嵐圖FREE正在總裝生產。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近年來,不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套項目相繼落户武漢。以電池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僅從去年以來就有容百、中創新航、楚能、比亞迪、駱駝、蔚能等多家新能源電池行業相關企業在武漢新建廠房或佈局研發機構,預計不久後就將在產業端產生實際影響。
從整車廠來看,武漢已聚集包括東風嵐圖、小鵬汽車、吉利路特斯等純新能源車企在內的8家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生產能力不斷擴充補強。
在新能源汽車芯片領域,智新半導體、億咖通等武漢企業均研發出了關鍵領域的車規級芯片,並已成功實現應用。
“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是大勢所趨。”風脈能源(武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毅認為。
未來要建成超15座加氫站
氫能產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與新能源電動汽車正逐漸走向千家萬户相比,氫能產業的發展雖更顯“低調”,勢頭卻不容忽視。上週,一批氫能源公交車在武漢經開區上線運行,一台公交車10分鐘加滿氫氣,可以行駛近500公里,且全程零碳排放、零污染。
各種無人駕駛載人小巴在園區內進行測試。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作為國內最早佈局氫能產業的城市之一,近年來,武漢發展氫能產業的步伐明顯加快。今年3月底,武漢市印發《關於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產業鏈年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氫能產業集羣初具規模。
在武漢,目前已形成制-儲-運-加-用的氫能全產業鏈,其中既有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也有武鋼、東風、三峽集團等央企,康明斯等全球知名企業,雄韜等外地來漢龍頭企業。
截至2021年底,武漢已建有7座加氫站,未來還要建成15座以上,打造沿三環線、四環線加氫走廊。
武漢將怎樣迎接或將更早到來的氫能應用時代?在《關於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武漢市提出,未來考慮以公交車、物流車、環衞作業車、渣土車、綠化養護車、通勤車等為重點,在市內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在省內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羣推廣裝備漢產核心零部件車輛2000輛。
(長江日報記者吳曈)
【編輯:鄭曉曉】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