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換1艦,二戰中不怕死的日軍,開飛機撞美國戰艦的現場照
無論時間多麼貪婪地吞噬一切,我們都應該在還能呼吸的時候盡最大努力來贏得聲譽,這樣時間的鐮刀就不會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歷經1942年中途島戰役的慘敗之後,跟美國開戰前,號稱“世界第三”海軍的日本海軍,進入了快速崩潰的狀態, 幾乎是逢戰必敗,能打仗的船、戰機越來越少,到1944年時幾乎“彈盡糧絕”。
1944年10月17日,當美軍逼近菲律賓之時,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臨危受命主持防務。經過數年的戰爭洗禮,二戰中的交戰雙方都已明確意識到了,在一場戰爭中制空權是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
大西瀧治郎
於是大西瀧治郎到任後,馬不停蹄地趕到日本駐菲律賓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隊,希望那裏的戰機,可以為它守住菲律賓貢獻決定性力量。
現實是殘酷,航空部隊的戰機僅剩100餘架,且都是一些二戰開打初期的“落後貨”,正面對抗美國戰機,幾乎毫無勝算。
然而大西瀧治郎並沒有因為戰機落後,而放棄讓戰機助力的打算。他在冥思苦想之後,決定效仿古代的“死士”制度,讓士兵用同歸於盡的方式去戰鬥。
他下令每架戰機帶上250千克炸藥,俯衝撞擊敵航母,用人肉炸彈的方式,阻擊美國對菲律賓以及日本本土進攻。
而為了賦予“赴死”的士兵崇高的榮譽,以及期待行動的旗開得勝,大西瀧治郎取古代滅亡蒙古徵日大軍颱風的寓意,稱呼“死士”小隊為“神風特別攻擊隊”。
為神風特工隊送行
雖然大西瀧治郎沒有在菲律賓,用“神風特別攻擊隊”成功阻擊美軍的步伐,不過組織“神風特別攻擊隊”這一行為得到日本軍國主義高官的普遍認同,因而此後美國對日的軍事行動中,都會看到“赴死”的“神風特別攻擊隊”。
1945年3月,美國對日本視為本土的“沖繩”進行猛攻,日軍考慮到已經退無可退了,於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作戰,當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進入戰鬥之時,“神風特別攻擊隊”戰機一頭撞了過去,艦上的攝影拍下了那一瞬間。
由於美軍防空力量的快速反應,日本戰機的“自殺”並沒有得到一人、一機換一艦的目的,軍艦雖有損失,但依舊保持着持續作戰能力,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還在軍艦上向美國正式投降。
除了像上述這種無限接近目標的日本戰機,還有很多日本戰機,在很遠的地方,就被擊落了。下圖為一架日本戰機,試圖撞向美國“大黃蜂”號航母時,被遠遠地擊落,沒有挨着目標絲毫。
俗話説世界上沒有無敵的防禦,雖然美國極力的用火力網絡阻止日本戰機的自殺式撞擊,但是日本這邊依舊產生了成功擊中美國戰艦的案例。
沖繩戰役中美軍密集的火力網
這些案例,是日本軍方前赴後繼送年輕人犧牲的重要“鼓舞”。下圖為沖繩戰役期間,日本戰機成功擊中美國“邦克山”號航空母艦,使其濃煙滾滾。
在神風特攻隊誕生的菲律賓戰役中,日本也有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擊毀美軍CV-9埃塞克斯號艦隊航母,下圖為整個過程的老照片。
同樣是在菲律賓海域,日本戰機還撞上了美國CV-11無畏號航母,引發了洶洶大火,使其喪失戰鬥力。
但是這些日本戰機成功案例,從戰後統計數據來看是極少的,不完全統計,在二戰的最後階段,日本出動了1298架飛機進行“自殺”進攻,成功率卻僅僅約為5%,大量戰機還未接近美國戰艦,就被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