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求新求綠,畜牧業提升競爭力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綜合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畜牧業整體競爭力穩步提高,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畜禽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實現基本自給。到2025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別達到75%以上和85%以上。

  畜牧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目前我國肉類人均佔有量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禽蛋人均佔有量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肉蛋奶成為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表示,近年來,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在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抵禦各種風險能力偏弱等突出問題。

  《意見》的一大亮點是聚焦畜牧業機械化水平,提出制定主要畜禽品種規模化養殖設施裝備配套技術規範,推進養殖工藝與設施裝備的集成配套。遴選推介一批全程機械化養殖場和示範基地。

  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看來,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機械化的支撐。如今,在畜禽養殖環節,先進飼餵設備加快普及,年出欄5萬隻以上肉雞養殖場飼餵機械化率達到64%,全國70%以上的規模奶牛牧場配備了全混合日糧攪拌車。在產品收集環節,大型蛋雞企業自動集蛋裝備應用比例達70%。全國機械化擠奶率達95%,規模牧場全部實現機械化。在飼草料加工環節,全程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糧改飼項目省區以機械化為基礎的飼草專業化服務組織達801家,養殖合作社達4210家。

  “不過,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還不高,以中小規模養殖場為主,大部分屬於低投入低產出的生產方式,現代化設施裝備應用明顯不足。”楊振海説,以生豬為例,大部分規模豬場設施簡陋,自動化環境控制等裝備缺乏,機械化水平普遍偏低,飼料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10%以上。基於此,要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提升設施裝備水平,大力發展高水平的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養殖。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把推進技術進步和設施裝備水平提升有機結合起來。

  《意見》的另一大亮點是聚焦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市、區、旗)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液體糞肥機械化施用。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在種植業生產中施用糞肥。

  江西贛州定南縣是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今年以來,該縣統籌處理養殖與環保的關係,優化生豬產業佈局,指導在非禁養區環境承載能力允許情況下增養補欄,鼓勵支持種豬場和規模養殖企業(場)擴大產能。當地成立了嶺北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園,收儲規模生豬養殖場的糞污,通過纖維水解、高温生物降解等技術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實現糞污處理向沼氣發電、有機肥生產的轉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所博士後馬瑞強説,大量畜禽糞便既給生態系統帶來壓力,也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亟需資源化利用。當前,農業用肥仍以化肥為主,由於不合理使用,使土壤特性惡化,而畜禽糞便是有機肥原料,可以提升土壤肥力。

  專家認為,各地要嚴格以地定畜、以種定養,從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等環節協同發力,構建生產生態共進的畜牧業發展格局,加快補齊糞污收集處理、糞肥施用設備、種養循環等方面的機械化短板。(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