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國字招牌”十七載——長江埠工業園的“硬門檻”
長江埠工業園俯瞰。 (通訊員 李鴻飛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通訊員 豐俊 馮璇
2014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柴廣作出一個決定,放棄廣州的工作回家鄉應城發展,到湖北雙鍵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任職。
這家公司位於長江埠工業園。離開國際大都市,就職一個鄉鎮工業園,柴廣有自己的理由:這裏有自主創新的土壤和源動力。
吸引高科技人才百餘人、高科技企業16家,連續17年掛牌“國家火炬應城精細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一家鎮級工業園區何來如此魅力?5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應城市長江埠工業園。
“偽高新企業”謝絕入園
“我們想申請落户工業園。”
“謝謝你們,但我們更看重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未來發展前景。”
今年初,一家武漢的企業慕名而來,找到應城市長江埠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想在園區投資建廠,不料卻因規模小、技術門檻低被“婉拒”。
“以前我們是跑商、招商,現在是選商!”長江埠街道黨工委書記梁新宏坦言,只有安全環保、高科技、投資規模過億元的企業才能進園區。
精細化工是應城特色傳統產業,長江埠與漢川、雲夢交界,交通便利,商業發達,素有“小漢口”之稱。長江埠工業園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批精細化工企業在這裏落户、扎堆。其中,部分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產品在全國乃至全球佔有一席之地。
2004年,國家科技部認定長江埠工業園為“國家火炬應城精細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每5年複核一次,不達標就“摘牌”。
“拿回這塊國家金字招牌不容易,守護它更難。”梁新宏説。
一方面,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1.8億元用於園區水、電、路、氣、通訊網絡等建設,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一座工業污水處理廠,實現園區工業污水管理閉環和在線監測,使用清潔能源,降低企業投資和運行成本;另一方面,嚴格把關入園企業,重點瞄準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產業的上市公司和高成長型企業,開展精準招商。
園區會同科技、環保、應急等部門一起,成立項目論證專家團隊。每個項目入駐前,專家們對投資方的經濟實力、產品前景、工藝流程等進行科學論證,設立准入門檻,不讓一家“偽高新企業”進駐園區。
功能齊全的“硬環境”,加上優中選優的“硬門檻”,吸引了一批幹事創業謀發展的實幹企業。卓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從武漢搬遷至長江埠工業園,2016年投產。在董事長楊華看來,園區具有國字招牌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基礎設施優勢,是投資、創業的沃土。
目前,園區規模不斷拓展壯大,佔地達5000多畝,聚集了50多家規模以上高科技創新企業,產業鏈條變長加粗,涉及化工新材料系列、高端油墨系列等300多個系列產品。
你追我趕謀“創新”
每年5-6月,一年一度的應城市創新大會如期舉行。
領獎環節,長江埠工業園的企業一直是主角——宇陽藥業、強豐新特、吉和昌化工等企業多次榮獲應城科技獎勵。
你創新,我支持。應城市制定出台《進一步激發全市科技創新活力的若干措施》,每年財政拿出真金白銀,以獎勵或補貼的方式支持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對作出突出貢獻的高層次人才,授予“應城市市管專家人才”稱號。“這項政策堅持了十幾年,從未間斷過。”應城市科技局局長陳述珍説。
企業的創新動力,不僅來自政府的鼓勵,更源於市場的壓力。
錢堅鋒是湖北宇陽藥業的技術部經理,這兩年,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壓力”,加班至深夜已是常態。他告訴記者:“老闆盯得緊,每天都要聽技術研發進展情況彙報。”
湖北宇陽藥業是研發和銷售心腦血管類、降血脂類藥等醫藥中間體的企業,2017年之前,醫藥產業利潤率較高,企業生存環境寬鬆。隨着資本不斷湧入,同行競爭加劇,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突然間發現,市場上同類型產品,別人做得更低,品質更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董微説。
別無選擇,惟有創新。錢堅鋒舉了一個例子,僅添加催化劑這一工藝,學問就不小。選取哪種催化劑、多少量、什麼温度時添加,每一點變化,製出的產品就千差萬別。
每一款產品,宇陽提前謀劃,不斷試驗,反覆模擬,選擇出最佳方案。目前,宇陽生產醫藥中間體轉化率達到94%左右,在同行中領先。
市場倒逼之下,企業從被動創新到“我要創新”。湖北雨田科技公司是一家生產打印機油墨彩粉的企業,董事長雷正兵,兼任技術總監。根據需要預判市場,做好研發儲備,科班出身的他常常跟技術人員一起,埋頭扎進實驗室。採訪當時,雷正兵興奮地告訴我們,一款相片紙粘膠劑技術水平已經超過日本等國家,打破了“只能依賴進口”的歷史。
創新路上,你追我趕。近年來,園區誕生了1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佔據全市總數量的三分之一。
平台共享破解“成長的煩惱”
成長型的中小企業實力有限,如何創新發展?
“搭建一個產學研平台,實現創新資源無縫對接。”陳述珍説。
同樣是做醫藥中間體的企業,相比於行業“老大哥”宇陽,強豐化工公司仍處於成長階段。
成長的煩惱不可避免。強豐化工公司使用的是傳統化學反應設備,在外出考察中,他們發現行業內出了一款更加安全節能的“微通道化學器”。可自身技術團隊很年輕,創新能力不足以研發此新設備。
迷茫之際,園區的“店小二”上門了。
瞭解強豐化工的想法後,市科技局和園區的工作人員認真做好記錄。一個月後,強豐化工的技術需求被髮布到省科技廳官網上,面向省內外徵集解決方案。
很快,武漢工程大學“揭榜”攻關,一番細緻的考察溝通之後,雙方簽下了共同完成研發“微通道化學器”的合約。與此同時,省科技廳立項支持100萬元。
面對成長型企業遭遇的“卡脖子”難題,長江埠工業園與武漢大學、湖北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科研院所簽訂長期戰略合作,依託科技部門立項,將科教資源釋放於園區,有針對性地服務於企業。
技術創新離不開資金投入。園區聯合工行、農行、農商行、郵政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企業量身定製多項特色金融產品,提供優惠貸款,解企業燃眉之急。
不僅如此,長江埠工業園還引入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服務機構,面向園區內所有企業,提供企業科技創新管理、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專利申請、成果轉化、校企對接、法律諮詢、政策培訓等服務。
“通過科技、金融、法律等平台,解決企業發展現實難題,培育出更多細分行業領軍者,共同彰顯和提升園區的影響力。”長江埠街道黨工委書記梁新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