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打工青年為建黨100週年寫了一首歌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秦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超)“出發,ZAI出發,雖然已是兩鬢霜花。路還在腳下,乘風破浪以夢為馬。夢還未昇華,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今年6月10日,1984年出生的許小猛在吳中百匠賦能活動上首次公開演出《ZAI出發》。
不少聽眾表示:“和其他獻禮建黨100週年的歌曲不一樣,這首歌更接地氣。”許小猛認為,聽眾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接地氣”的感受,可能因為他是從一個“打工人”的視角來寫這首歌的。
許小猛是蘇州木瀆旅遊公司的員工,另一個身份是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團長。
“那些愛國的共產黨人為了推翻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付出了很多心血,乃至生命。他們就像流星一樣,雖然生命短暫,卻能奔向那熾熱的晨曦,點亮這神州大地。”他説。
這首獻禮建黨100週年的歌曲,由許小猛作詞,久默作曲。許小猛為它取名《ZAI出發》,他説:“ZAI既是正‘在’出發,也是‘再’一次出發的意思。” 許小猛説:“這首歌不僅獻給黨,也獻給所有的基層工作者、打工者。”
為打工者唱歌
許小猛本不是個歌手。雖然他學的專業是音樂教育師範,但是靠唱歌養活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2004年,河南商丘的許小猛來到蘇州務工,找的第一份工作是蘇州高新區一家電子廠裏的流水線作業。
在每天工作的12小時,許小猛穿着只露出兩隻眼睛的防塵服,一次次重複地把製作電腦液晶屏的玻璃,從水裏拿出來再放在架子上。在機器轟鳴聲中,他就唱唱歌,緩解一下壓力。
許小猛最喜歡的歌手是張雨生。他小時候總是去別人家裏聽張雨生的盒帶,後來他攢錢買了一台MP3。在他剛來蘇州,人生最迷茫的一段時間,是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一直鼓舞着他。
一個偶然的機會,許小猛結識了蘇州木瀆文體中心負責人。許小猛介紹自己時説到“我會唱歌”,潘向紅便讓許小猛表演一首。
許小猛記得當時有很多人圍着看熱鬧,他説:“我當時想,我一定要表現得好一些。所以,雖然我很靦腆,也有很長時間沒有去舞台上唱歌,但我還是認真地唱了。”
唱完後,潘向紅對許小猛説:“以後有什麼活動需要表演的話,我叫你。”
那時,許小猛從電子廠辭職,來到蘇州木瀆旅遊公司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去咖啡廳彈琴,7點第一場,9點半第二場,這樣同時打三份工的生活持續了一年。
許小猛一直想買個琴,他休息時常去人民商場,找架鋼琴彈上一會。“鋼琴價格太貴了,後來我咬咬牙,花1500塊買了個雅馬哈電子琴。”對於租着每個月170元房子的許小猛來説,1500元相當於兩個月伙食費。
在一些活動演出中,許小猛結識了一羣“志同道合”的人。他説:“我們都是從外地來到蘇州的打工人,我希望能為和我們一樣的人義務演出,給大家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希望用自己的聲音豐富打工者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更多人瞭解打工者的生活狀況。”
許小猛想要成立一個社團,這一想法得到了他任職公司――蘇州木瀆旅遊公司的支持。
2010年12月25日,許小猛和十多個成員一起來到靈巖山腳下,大聲宣告了“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的成立。成員們有的是服務員,有的是白領,有的是操作工人,有的是酒吧歌手……
許小猛對於那個寒冷的日子印象深刻,他説:“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很激動。社團成立之後,我有了一種家的感覺,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
依靠蘇州市木瀆旅遊公司提供的臨時排練場地和從公司借來的音響,許小猛作為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的“團長”,帶領着藝術團不斷壯大。
許小猛並不滿足於唱別人的歌。對於當下的流行音樂,許小猛有着自己的看法:“現在的音樂市場上,已經很少有像當年張雨生、羅大佑這些人的創作歌手了。很多歌都太浮躁了,聽完一遍什麼也沒留下。就像現在很紅的口水歌,這些音樂缺少真誠有營養的內涵,所以紅一陣子就再也聽不到了。”
許小猛自詡不是專業歌手,把自己當做一個音樂愛好者,但是他希望寫出自己的歌,記錄自己乃至廣大打工者們的生活,改變人們對於打工者的看法,為音樂世界增添一種特別的聲音,最好這個聲音也能流傳得久一點。
我們想要出自己的歌,但沒有錢
製作一首原創歌曲並不簡單,許小猛需要有專業人士進行歌曲的錄音和後期處理,而這得依靠大筆的資金支持。
後來,他找到了久默――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製作專業的研究生。“我們帶着很厚的一沓媒體報道文章找到他,跟他説我們想要出自己的歌,但是我們沒有錢。”許小猛回憶,“久默當時就被我們的事蹟感動了,答應免費為藝術團做音樂。有了久默的幫助,我們的音樂發生了質的變化,與明星的音樂製作幾無差別。”
《醜小鴨》由此誕生。歌中唱到:“沒有人知道我是誰,也沒有人為我擦去孤獨的淚。”“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人與工廠之間的隔閡。”許小猛回憶當初在電子廠裏效率至上、身心孤獨的生活時説到,“這首歌想表達一個人可能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但是每個‘醜小鴨’只要堅持夢想就能變成‘白天鵝’。”
從《醜小鴨》裏的“雖然我只是個醜小鴨”,到《闖一闖》裏吶喊而出的“張開翅膀,跟着夢想,趕走憂傷,我要飛翔”,從《365天》裏的“千里的路不知走了多少遍,想回不敢回的牽絆”,到《山塘姑娘》裏的“匆匆過客在這裏迷了方向,不覺把他鄉當成故鄉”,許小猛感覺自己漸漸從一個“外來打工者”變成了“新蘇州人”。
許小猛的歌詞創作沒有一直停留在個人層面,從2014年開始,許小猛開始關注社會議題,並由此進行創作。
那時候每次在商場裏、大街上,他看見別的父母牽着孩子的手,想起在河南商丘老家的女兒,心裏總是很難受。
隨後,他們策劃的《我是一隻小候鳥》,呼籲社會關注留守兒童。很快,他也將女兒接到了身邊。
許小猛認為,歌曲是一種藝術,應當是有家國情懷。2017年十九大召開之際,許小猛一口氣寫了《山塘姑娘》《故里水鄉》《城市是我家》三首歌詞,被媒體帶到了十九大現場。
2018年,80後許小猛作為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見證者,寫出《我的中國》《弄潮新時代》《春風十里》三首歌詞。2019年,許小猛根據新年致辭,寫出《奔跑吧夢想》一歌,歌頌快遞員、出租車司機等普通人,都在為實現夢想而努力。
最初進行歌曲創作的時候,許小猛會將生活的煩悶寫進歌裏,但是他漸漸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他認為音樂應當是催人向上、給人希望和力量的,就像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一樣。
因此,他想要通過歌聲表達對於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感恩之情,也希望這些歌曲能給別人帶來温暖和正能量,他們的夢想也逐漸升華。
從一個人在蘇州打工,到一家人在蘇州拼搏,許小猛看到了生活的轉變,也看着藝術團裏的成員們一個個在蘇州落户定居,從一小家人變成一大家人。
最讓許小猛感動的是,已經是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理事的久默,目前正在蘇州創業。10年來,他從未落下藝術團的音樂製作,有時他忙完自己的工作已經是夜裏十一二點了,但他還是會為藝術團忙到凌晨。
聽心跳的聲音,像流星劃過天際
由於經費緊張,他們到現在都沒有固定的排練場所,音響、燈光、舞美一概都沒有,他們還要支付團隊的差旅費、餐飲費等等。這十年來,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沒有忘記成立時“為打工羣體提供文化教育服務”的初心。
2011年3月,許小猛和團隊成員來到蘇州吳中區木瀆鎮的一個集體宿舍裏,開展第一場義演活動。沒有搭建的舞台和專業設備,他們找了個空曠的籃球場,拉了一條橫幅,就開始唱起來。現場的效果和觀眾反響卻出乎意料得好。
“我終於能夠為像我們一樣的人唱歌了。雖然我們是個草台班子,但是我們有專業的音樂態度。”許小猛回憶,“100多個工人圍着我們,聽得很開心。演出結束後,有人來和我們握手,要我們的簽名,還有人説要加入我們。”
2013年1月12日,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推出首張原唱歌曲專輯《闖一闖》,9首反映“草根打工者”生活的歌曲中,有7首出自團長許小猛之手,2首由久默創作而成。
當時,蘇州有一個公益組織正在關注當地的一個白血病兒童,這個孩子換過骨髓,但又復發了。孩子父母也是在蘇州打工,許小猛就就商量着為孩子做一次募捐。後來,500張《闖一闖》專輯義賣所得1萬餘元,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全部捐給了這個孩子。
10年來,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走進工廠、工地、農民工子弟學校,已經義演了100多場。
除了義演外,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還舉辦了“新市民春晚”、“音為愛演唱會”、“温暖回家路演唱會”等活動,將藝術服務與社會資源進行結合,為“新蘇州人”提供豐富的精神生活,給予他們温暖,也為藝術團創造資金來源,從而進行更好地音樂創作與演出。
每天晚上,看着家人熟睡的臉龐,許小猛輕輕關上了房門。打開電腦,攤開筆記本,努力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再靜下來。夜慢慢深了,一片寂靜中許小猛好像聽到了自己咚咚的心跳聲。他提筆寫下:聽心跳的聲音,像流星劃過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