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變局24小時:決定和平的三個選擇
過去24個小時,俄烏局勢迷霧重重。
本來以為能夠很快進行的第二輪談判,在上演了延期、可能被破壞、烏方代表失聯、談判地點不一等多種意外之後,成了一出“羅生門”。
談,最後還是談了,雙方的共識,向前了一步,俄烏就臨時停火建立人道主義通道達成一致。不過,普京稱特別軍事行動還將持續推進。
談判的不確定性、軍事行動的壓力、多方呼籲和平的期待和紛繁複雜的信息之下,俄烏局勢來到了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譚主繼續聯合專業機構,用實時海量數據進一步透視正在俄烏等地發生的微妙變化,理出了俄烏目前最為緊要的三個“場”,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需要撥開迷霧。
為了和平,接下來作何選擇,考驗各方。
#第二輪俄烏會談3月3日舉行#
#基輔附近俄軍車隊長達40英里#
#存在非常強大的力量希望破壞俄烏談判#
第二輪談判後,烏方表示,沒有得到希望的結果,俄方説首先應磋商烏克蘭“去軍事化”及其中立身份,無論如何都將完成特別軍事行動。邊打邊談的局面註定要持續一段時間。從細節看,兩輪談判,區別不大:
都是一方先做好準備。兩輪談判,都是俄方已經前往談判地點後,烏方才確認參加會談。
都有人不想看到和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已經證實,存在非常強大的力量希望破壞俄烏第二次談判。
都不影響雙方的軍事行動。談判前,俄方已經告知烏方,談判期間不會停止軍事行動。
當下,有三個戰況,在影響談判進展。具體可以看這張動圖:
這是一張整合了2月24日以來,全球社交媒體上烏克蘭各大城市每日熱度的數據圖。三組數據結論,印證了三個戰況:
第一,戰場將被俄軍分割?
數據顯示,赫爾松和馬裏烏波爾是最近一段時間的兩座關鍵城市。
俄軍已經佔領了赫爾松。這一消息也得到了該市市長的承認。這是俄軍佔領的第一座烏克蘭主要城市,拿下赫爾松,意味着俄羅斯能控制更多的烏克蘭南部海岸線,也意味着俄軍在南部戰線取得了重大進展。
同樣被包圍的,還有馬裏烏波爾。俄媒發佈消息稱,馬裏烏波爾已經被完全封鎖。仔細看上面的圖,馬裏烏波爾是東部戰線的重要城市,如果馬裏烏波爾被攻佔,俄軍的東部戰線和南部戰線就連在了一起。
這也意味着,烏軍可能會被分割包圍。
第二,烏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會失守嗎?
從圖上可以看到,關於哈爾科夫的討論一直在增多。
第二次談判前,哈爾科夫市中心的政府大樓廣場遭到炮擊。烏克蘭安全部門也承認,一大批俄羅斯空降部隊在哈爾科夫降落。哈爾科夫市長也證實,城市的四面八方都爆發了激烈的戰鬥,當前的情況“非常危險”。
哈爾科夫是烏克蘭最大的工業城市,也曾是一座軍工城,著名的“T”字號坦克的生產地,就在這裏。更重要的是哈爾科夫的地理位置,它不僅與俄羅斯接壤,更毗鄰“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二戰期間,針對哈爾科夫爆發了四次爭奪戰。
可以説,只有控制了哈爾科夫,俄軍在向基輔進發時,才沒有後顧之憂。
第三,俄軍離基輔越來越近?
無論局勢如何變化,基輔的熱度遠高於烏克蘭其它城市。俄軍,正向基輔聚攏。俄軍前鋒距基輔市中心不過25公里,基輔繼續遭到俄羅斯精確制導武器的攻擊。
2號,基輔電視塔所在地區遭到襲擊。基輔附近俄軍車隊長達40英里。對基輔的全面包圍,即將完成?
談判,是一項妥協的藝術,尤其是在談判場外,衝突仍在激烈地進行,這無疑會影響談判的進程。但戰爭並不可控,戰爭難的並不是如何開始,而是如何結束。
第一輪談判中,雙方的條件在對方看來都是不可接受的。就拿克里米亞來説,俄要求烏承認俄對克里米亞的主權,烏要求俄從克里米亞撤軍——根本談不攏。
當然,從談判經驗來説,第一輪談判一般雙方的要價都比較高。
接下來,雙方還是要回到烏東局勢上,去達成一個妥協,雙方都降低要價,然後尋找一箇中間點。根據釋放的消息,這輪談判,就為平民開闢人道主義走廊的形式,以及為保證平民撤離宣佈臨時停火的方式都達成了一致,這是談判實質性的進展。
但也要清楚,並不能排除俄烏衝突升級的可能性。只有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控制戰爭的規模和烈度,才能為和平,爭取一線希望。
俄烏局勢,可能還是需要第三方介入做中間人,提供磋商的平台,類似於之前法、德促成的“諾曼底模式”。
2015年,正是在這一模式下,烏克蘭、俄羅斯、德國和法國四國領導人,在經過長達17個小時的談判後,才達成了新明斯克協議。
現在,各方需要做的是勸和促談,而不是火上澆油。動盪的所在地歐洲,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烏總統簽署申請加入歐盟文件#
#瑞士決定凍結俄羅斯在瑞士資產#
#烏官員稱烏克蘭所欠外債應一筆勾銷#
兩輪談判期間,烏克蘭不再埋怨北約,而都把目光,放向歐盟。
譚主聯合專業機構,分別獲取了2月24日以來全球媒體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和“加入歐盟”的報道量。當兩條曲線疊加在一起,一個微妙的變化開始顯現:
2月28日,也就是俄烏第一輪談判前後,對於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報道量,超過了“加入北約”。
烏克蘭對歐洲的期待,是被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一句話勾起來的。正是27日這一天,她説得很深情:“烏克蘭是我們的一員,我們希望烏克蘭加入歐盟。”澤連斯基也積極寫了“申請”。
只是烏克蘭提交申請後,馮德萊恩又提起了一個前提條件:要商量加入的事,“首先必須結束戰事。”
説是容易,做起來難。
第一,程序要求。
慢,是入歐程序的一大特點。談判的時間會尤其漫長,哪怕是快的芬蘭,程序也走了3年。再比如土耳其,1987年申請,到今天還沒通過,這已經有35年了。
烏克蘭這次的要求,是“火線入盟”,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怎麼會接受,大呼歐盟請“一視同仁”。畢竟歐盟的網站自己寫着,“沒有捷徑”,只能按規矩來。
第二,准入條件。
想加入歐盟,需要符合“哥本哈根標準”,它囊括了地理、政治、經濟、立法等各個方面。
法、德、波3月2日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用詞講究:三國決心強化烏克蘭與歐盟的政治合作及經濟融入進程。一家歐洲媒體“翻譯”了這句話:
即便不考慮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就是烏克蘭本身,也不達標。就看經濟一項,烏克蘭的人均收入,僅是當前歐盟最窮成員國的1/4。
烏克蘭想要的是換一張牌。
美國給烏克蘭描摹的所謂“北約安全”的美好願景,已經完全破碎。目前來看,無論再怎麼提北約,也只能得到一句“絕不出兵”的回應。在歐盟做出積極表態後,烏克蘭立即“順着坡走”。畢竟,在面對俄羅斯的壓力時,來自歐盟的政治或是經濟上的支持,很重要。
只是,烏克蘭將歐盟當牌。歐盟又何嘗不是給烏克蘭畫餅。
歐盟想要的是主導一個議題。
按照慣例,烏克蘭危機,歐洲就是最大的輸家。但這一次,歐洲做出了兩點改變:
一是在歐洲大陸有着重要影響力的德國,提高了國防開支。二是歐盟打破不為戰爭提供武器的禁忌,為烏克蘭提供價值4.5億歐元的致命性武器。
這也意味着,歐洲國家要逐步提升自己在歐洲安全事務的話語權。在這之前,北約對於歐盟來説,就是安全防務的靠山。
歐盟的做法,已經有人開始不滿。畢竟,北約和歐盟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美國——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對歐洲來説,俄羅斯是搬不走的鄰居,美國是隔了一整個大洋的“遠親”。危機初期,歐洲國家領導人開展了一系列穿梭外交。首次談判前,馬克龍提出的為烏克蘭民眾保留離城安全通道的要求,得到了普京的允諾。
自主解決歐洲安全的問題,開始傳遞出一些不一樣的訊號。
歐洲想要一份安全,普通人又何嘗不是?
#西方開始制裁俄羅斯平民#
#俄羅斯花滑三娃因制裁無緣世錦賽#
#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公司考慮申請破產#
近期,中國社交平台熱搜話題詞開始聚焦俄烏局勢帶來的全球影響,其中,“西方開始制裁俄羅斯平民”是熱度最高的話題詞之一,“人”成為關注中心。
俄烏局勢引發的意外,已經開始影響普通人。
第一個“想不到”,是制裁還可以這樣。
在北京冬奧會給中國網民留下深刻印象的俄羅斯花滑三娃,因為制裁,將無緣即將舉辦的世錦賽;“歐洲歌唱大賽”,將俄羅斯人拒之門外;就連瑞士這樣的永久中立國,也會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家需要,而改變自己的中立立場。
只是,萬萬沒想到,就連俄羅斯的貓也會被制裁。
第二個“想不到”,是制裁的“後坐力”。
因為制裁,“北溪2號” 運營商一度傳出申請破產的消息。
考慮到如果沒了這條每年可以輸送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管道的風險,德國經濟部長能想到的辦法是,該買更多煤了。
德國本來想的是再過十幾年就完全棄用煤炭。但現在,只能停滯了。和德國一樣,很多歐洲國家都把“綠色”當成一件大事,去年剛在英國舉辦的氣候變化大會,歐洲國家對減碳,都還很有雄心。
現如今,因為制裁導致的能源問題,英國也不得不重啓了一座已經關閉的燃煤電廠。
動亂,正在讓更大的危機變得越來越近。
現在看,大國紛爭的餘波已經在遠未復甦的世界中蔓延,尤其是那些大國之間的夾縫地帶,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高危地區”。
他們本就脆弱,鮮少受到關注,卻往往承受着最重的負擔。
在聯合國大會討論俄烏問題時,斐濟的發言很特殊——作為受海平面上升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斐濟在講話中提到了氣候變化問題,也是唯一一個。
斐濟的邏輯是,只有在俄烏和平時,這一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局勢動盪引發的漣漪,遠不止這些——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烏克蘭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俄羅斯是多種製造業金屬的來源國,俄烏兩國,還是半導體生產關鍵化學氣體的主要來源。
美國總統拜登在3月1日的國情諮文演講中,再次將美國在此次烏克蘭局勢中的所作所為,稱為“團結世界”的努力時,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俄烏兩國和世界的這些緊密聯繫。説完這話,美國就向烏克蘭交付了數百枚毒刺防空導彈。
美媒記者還在社交媒體上吹噓,很久沒在演講中聽到這麼整齊的掌聲了。
被掌聲掩蓋的,是萬里之外的炮火聲。
這一切,應該被聽見,尤其是美國。
來源:玉淵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