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重型貨船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令這條全球海上交通大動脈再次成為輿論焦點。據外媒報道,美國能源部下屬一實驗室曾於1963年發佈一份文件,關於在以色列開闢一條航道,替代蘇伊士運河的可能性。
解密文件裏的規劃圖片。
炸出一條航道?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美國能源部下屬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簡稱利弗莫爾實驗室)1963年的一份文件顯示,作者提議運用核爆炸技術在以色列內蓋夫沙漠開闢一條海平面航道。
這份文件名為“運用核爆炸方式在內蓋夫沙漠開挖海平面運河”,1996年被解密。其中提到一條潛在路線——在以色列開闢一條160英里長的海平面運河,連接起地中海和亞喀巴灣,打開通往紅海和印度洋的通道。
“這樣一條運河將是蘇伊士運河的一個替代,具有戰略價值,並可能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作者寫道,傳統的挖掘方法“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看來核爆炸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得到有效應用。”
作者解釋道,規劃中大約130英里的地方是“幾乎無人居住的沙漠荒地,因此可以使用核挖掘方法。”這將是核挖掘技術的“另一個有趣應用”。
美國曆史學家亞歷克斯·韋勒斯坦(Alex Wellerstein)24日在推特上寫道,若按文件所寫,初步估計開鑿每英里需要4個200萬噸的核裝置,相當於總共要用10.4億噸炸藥或“520枚核彈”。
文件作者當時總結道,“粗略的初步調查”表明,開鑿一條穿過以色列的運河“在技術上似乎在可行範圍內”,但經濟上的可行性更難判斷。另一個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是政治上的可行性,“因為以色列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很可能強烈反對建設這樣一條運河。”
另據《福布斯》2018年報道,這份文件發佈之際,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正就使用“和平的核爆炸”方式來挖掘有用的基礎設施展開調研。據稱這種技術還被計劃用來在中美洲開挖一條運河。
但“和平的核爆炸”項目一直處於實驗階段,因為美國發現27項相關實驗嚴重輻射地表,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也在1975年解散。但利弗莫爾實驗室仍然存在,宣稱其致力於“確保國家核威懾的安全和可靠”。
這份文件也是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之後不到10年撰寫的。有評論稱,這場爭奪戰略水道控制權的衝突是冷戰時期的決定性事件。
全球航運大動脈
儘管文件中的這一計劃從未實現,但在今天,當一艘重型貨船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造成航道擁堵,探索替代航道的可行性似乎有了新的意義。
這是因為蘇伊士運河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海運通道之一,位於歐、亞、非三洲交接地帶的要衝,北接地中海,南接紅海,是大西洋通往印度洋、太平洋的最便捷水道。
1956年10月,西方勢力為爭奪蘇伊士運河控制權武裝入侵埃及,並引發第二次中東戰爭。隨着紛爭消散,蘇伊士運河憑藉其地理位置和運輸條件持續發揮強大樞紐作用。
2015年,蘇伊士運河新航道開通,為原有航道提供雙向通航條件,並允許更大船隻通過,從而提升過往船隻效率。目前,世界上八成的貿易量由海運完成,而世界近一成海運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眼下,蘇伊士運河堵塞,或將對全球航運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要找到一種保險”
據悉,以色列等國家也曾將目光轉向這條貿易要道。據《紐約時報》報道,自從埃及取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關於通過以色列領土連接中東與歐洲的替代方案便引起關注。報道稱,以色列也曾在上世紀60年代左右研究相關方案,包括在地中海和紅海之間修建運河,一條鐵路和一條石油管道。
近年來,以色列計劃修建相關基礎設施的消息也不斷傳出。2012年,有報道稱以色列計劃修建一條連接紅海和地中海港口的鐵路線,以防止蘇伊士運河無法處理日益激增的海上貿易。
一名以色列官員當時對路透社表示:“蘇伊士運河將面臨很大壓力,我們的想法是,如果這條運河無法處理這麼大的流量,我們要找到一種保險。”
還有分析稱,由於船舶獲得過境許可相當耗時,全球貿易商正越來越多地考慮陸路運輸,以替代海上路線。
然而,正如文件作者所注意到的,開闢新航道不僅需要考慮技術和經濟因素,還需考慮政治因素。據“中東之眼”新聞網早前報道,在以色列和阿聯酋之間挖掘新運河的計劃激怒了埃及,後者將該項目視為威脅。值得注意的是,蘇伊士運河對埃及具有戰略意義,該運河收入是埃及國家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之一。
此外,連接伊朗與俄羅斯等歐洲國家的“南北運輸走廊”也被視為蘇伊士運河的替代方案,有人稱之為21世紀新的“蘇伊士運河”。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陸依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