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4日晚,此前預計將在2021年年初公佈的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合併方案,終於落地。網絡上對這事兒的輿論反應並不算大,因為普通人看完的直接觀點是"這到底是想説什麼",從汽車產業的角度來看,這項最佳合併方案和傳統的兩家企業合併,有一定的認知差異,合作的意味更多大於合併的意味。
解析這份公告,背後釋放的最強烈信號其實是"雙方進一步深度綁定"。
這份聯合宣佈之中,有四個關鍵語句:1. 保持各自現有獨立公司架構 2. 汽車新四化深化協同 3. 業務價值最大化 4. 加強科技優勢。
實際做法,目前看方向是比較清晰的,將以一家新公司為發力點進行推進,業務板塊分為動力總成、三電技術、高度自動駕駛業務,全球主流汽車企業如今都在發力的方向。
當然,這份公告的這些話語背後,還有兩重其他意思。
1. 吉利和沃爾沃在目前的架構之中,在這些新方面,捆綁的深度依然有明確的提升空間,雙方協同研發的推進結果有提升空間。
目前,吉利與沃爾沃之間的技術共享成果主要集中在CMA架構、BMA架構、2.0TD以及其他一系列動力總成研發領域。製造架構層面,目前雙方均能從中獲得利好,比如吉利依託CMA、BMA完成了自身技術團隊的培養,並且能依託於此在同級別推出整車產品力更強的車型,比如吉利星瑞、吉利星越都能面對合資品牌擁有差異性優勢;沃爾沃則是依託於此在推進自己的電動化車型業務,以及提升自身車輛電氣化架構能力。
不過,對比行業來説,它的技術優勢還沒有進一步建立。
比如,動力總成板塊,不論是吉利還是沃爾沃,應對豐田TNGA的推進、應對本田第三代i-MMD、應對BMW eDrive等企業相應技術,是相對無力的。同時,面對檔次基本相同的同級別對手,它們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小幅優勢,但無法在消費市場端給用户建立特別明確的"技術形象"。
自動駕駛、三電技術、動力總成領域,這是吉利和沃爾沃雙方均認可的提升空間以及企業目標。
2. 第二重意思,關於這份公告的後半部分1個核心點:業務價值最大化。
業務價值最大化,用在汽車企業之中,即意味着降本增效。很多車企更換CEO(如大眾新CEO迪斯、如捷豹路虎從2019年啓動的降本計劃等)之後,進行相應的瘦身行動、降本增效行動,均是如此。
降本增效的實際執行,本質上是將現有的重合業務進行集中整合,一方面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能讓執行力進一步變強,更好的實現相關計劃與目標。
之於吉利、沃爾沃兩者而言,新成立的公司中將融合此前的業務重複。目前,SPA2、SEA浩瀚架構已經在兩者之間進行共享,接下來,這種技術共享會變得越來越多。因為,從技術研發的起點,就是雙方共同參與並最終完成。
可以預見的一點是,這種非傳統合並的方式,有着相比傳統合並更好的未來發展潛力。
以此前企業合併案例進行對比,福特集團在上世紀完成了對捷豹路虎、沃爾沃、馬自達等新企業的掌控,然而之後的發展錦程並不夠妥當。福特完成技術吸收、銷售渠道吸收後,幾家企業不同程度失去了自己的原有獨立性,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身上均被注入了大量的福特技術DNA,影響了企業發展軌跡。
同時,因為兩者新公司的建立、重複業務的合併推進等大策略,顯而易見的會分攤研發成本、製造成本、零部件成本,同時還有領克品牌在歐洲市場推進的諸多相關成本。
不過,萬事有利有弊。存在控股並保持兩者公司之間架構的獨立性,再加之深度合作,會直接引出另一個話題,業務推進中誰來負責做什麼,誰又要放掉原本手中的工作。
無疑,這需要新一輪的雙方溝通,也是新公司成立之初最重要的工作。
從目前雙方的相應技術表現來看,沃爾沃會更多承載動力總成技術領域的研發,而三電技術由雙方互相推進,擁有更強大背書和相關應用的中國市場,預計會讓吉利方面成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層面的推動者。
整體而言,如今吉利與沃爾沃之間,實際上並無所謂合作或是合併。
從最初收購時的"螞蟻吞大象"到如今的"雙方協同參與",能很清晰的看到吉利的相關成長以及沃爾沃的成長,兩者之間差異在進一步縮小。
而這還能看出另一件事,中國人做生意的方式和全球很多人不同。
這份公告裏沒有強調的是,話語權,故讓人感覺和傳統的"合併"有許多不同。
這場合並,更多謀求的是同一目標之下,雙方的共同成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