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專欄】餘映潮老師《秋天的懷念》課堂實錄

餘映潮老師《秋天的懷念》課堂實錄

文/蘇麗

【蘇麗專欄】餘映潮老師《秋天的懷念》課堂實錄

執教:餘映潮

整 理:蘇 麗

授課時間:2017年7月22日

授課地點:眉山中學

:同學們好,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醖釀情緒,默讀課文2分鐘,感受《秋天的懷念》中流露出來的情緒。

(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受文意)

師:好的,秋天的懷念就是對母親的懷念,寫的是作者回憶和母親相處的一些生活的細節,我們開始體味這篇美好的文章。請大家讀一讀意大利詩人但丁的一句名言。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但丁

師:如果我們輕聲朗讀的話,味道就不同。請聽老師朗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好,試一下。

(生再次齊讀)

:好,我們來了解一下史鐵生,大家讀起來。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史鐵生(1951—2010),生於北京,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

:所以,課文預習中這樣説道:史鐵生是當代文壇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雙腿癱瘓,又長年患病,卻一直在和病魔做抗爭,這個生存狀態使他的作品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好,我們繼續瞭解他的代表作,讀起來。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代表作有小説《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等

:把有關的字詞讀一讀。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癱瘓(tānhuàn) :身體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活動能力。

侍弄(shìnòng)這裏有“料理”的意思。

捶打(chuí dǎ):反覆打擊、敲打。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臉色不好。

整宿(zhěng xiǔ):整夜。

仿膳(shàn ):指北海公園內的一個飯莊。

訣別(juébié):指無會期的離別;死別。

絮絮叨叨:形容説話囉嗦,嘮叨。

潑潑灑灑:水散灑的樣子。這裏形容花開得茂盛。

師:好的,還需要習練,每個人自己大聲的快速的讀,而且還可以動筆、動手把有的字在書上畫一畫,比如“癱瘓”這兩個字就很難寫呀。

(生自由讀記生字詞)

:好的,不錯,我們開始對大家的訓練活動——詩意地説話,我告訴大家怎樣説。

屏幕顯示,老師朗讀

實踐活動一:詩意地説話

詩意地説話: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説話:有一種愛叫做……

:有要求的,有兩個層次。

屏幕顯示,老師朗讀

“有一種愛叫做理解,在我暴怒的時候,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看着我的動靜。”

:你的觀點還要你加上例子。同學們略作準備,我們就來根據課文內容來説話。

(生進行默讀練習)

:好的,請説話,“有一種愛叫………”

師:花擁用它的象徵意義,象徵着我的命運的苦難。

生2:有一種愛它叫關心,在我雙腳癱瘓後,她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師:對,你品析的這個細節,非常動人,母親就是怕刺激我,在説話的時候格外的小心。

生3:有一種愛叫做隱藏,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

師:對,媽媽把痛苦留給自己,從來不在兒子的面前流露,這是何等偉大的慈祥的愛。

生4:有一種愛叫思念,在媽媽最艱難的時候,思念着我。

師:是啊!在醫院裏還在牽掛着,牽掛着。

生5:有一種愛叫做牽掛,在母親昏迷時,她還對我和妹妹念念不忘。

師:是啊,心中難捨對自己孩子的呵護。好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家讀起來吧!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有一種愛叫理解

有一種愛叫寬容

有一種愛叫心疼

有一種愛叫呵護

有一種愛叫勸慰

有一種愛叫不捨

有一種愛叫忘己

有一種愛叫堅強

有一種愛叫永遠不表現心中的苦……

:特別讓我們感動的是文中的母親,她永遠不表現自己心中的苦,把萬般的愛灑到自己的孩子的身上,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史鐵生後來很愧疚的這樣説道:“那時他的兒子還太年輕………”大家一起來用深沉的語氣讀一讀。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史鐵生《我與地壇》

:這句話催人淚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所以 ,如果史鐵生在生病的時候,在年輕的時候懂得這個道理,他也許就不會摔東西,就不會發脾氣了,對,那個時候太年輕,沒有為母親着想,所以《秋天的懷念》裏面,是有着深刻的懺悔之情的。好,這次活動還不錯,我們繼續,第二次活動。

屏幕顯示

實踐活動二:細膩地品析

活動:精讀課文第三四段,圈畫關鍵詞句,品析細節描寫中母親對兒子的關愛深情

師:就是這樣兩個段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屏幕顯示,生齊讀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刷刷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説。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説。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説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師: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兩個字的評價——不錯,讀出了敍述故事的味道,同學們,再來讀一遍,看着屏幕讀。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刷刷啦啦”地飄落。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説。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 就明天。”我説。

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看完菊花,咱們就 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説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師:這樣的排列,就把句子的層次給大家捋清楚了,每一個句子之後都要有些微的停頓。讀《秋天的懷念》語氣還要更深沉,語速還要慢一點,請聽老師讀: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刷刷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這樣朗讀,我們的就進入字裏行間,就能夠以聲傳情,好,來吧。

(生再次齊讀)

師:好,不錯,大家聽我讀,大家拿上筆,這個片段全是細節描寫,字裏行間浸潤着母愛的細膩,當你感覺到這個字眼非常有表現力的時候,你就要把它圈出來。

(老師範讀,學生圈畫)

師:好,現在大家的任務是思考。精讀課文,圈畫關鍵詞句,品析細節描寫中的深情,我們把它化簡一點,你就説這個詞太有表現力了,這個句子很有味道,這個字讓我感受………就這樣來説話,比如:“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這個“擋”字很有深意呀!好,拿起筆,每位同學品析、批註,3分鐘的時間。

(生靜默品析)

:好的,咱們一起來欣賞美妙的細節描寫。

生6:從中我體會到兩點,第一點是第三段的第二個句子“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這個“擋”字非常有深意,因為它描寫母親怕我看到窗外的落葉觸景深情,所以她為了讓我不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不讓我看見落葉,所以擋在窗外,第二點是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體會到了母親一看到我所有敏感的詞語都不用説,還有“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我的猜想她應該是去準備了。

師:前面的説的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往後看的話:“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她倒在地上,她的肝病發作了,這位同學用的是總分式説話的思路,第一點,第二點,他品味到一個重要的字,“擋”字,媽媽生怕我看見落葉心情不愉快,媽媽生怕我那個“踩”聯想到自己的雙腿的癱瘓,品析的很細膩。好,請説話。

生7:我從第三自然段“喜出望外”體會到我一個看似簡單的回答,卻讓母親喜出望外,讓她高興的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

師:為了兒子的這個回答,媽媽等待了多長久的時間啦,怎能不喜出望外,而且兒子終於有心情出去走一走啊。

生8:我從母親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體會出了母親對我事事都特別重視,總想把關於我的事做得十分周密。

師:一會兒站起,一會兒坐下,表現的就是喜悦之情啊!

生9:我從第三自然段“央求般的”體會到母親十分想陪伴兒子去外面看一看,讓他的心情有所好轉。

師:這是極細膩的一個地方,“央求般的神色”,母親是不會呵斥兒子的,是不會大聲説:我要帶你出去玩!“央求般的神色”就要等待兒子發自內心的那種意願。

生10:我從第三自然段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一句中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的關心,還記得兒子小時候最喜歡吃“仿膳”裏面的豌豆黃兒。

師:因為高興而聯想,“絮絮叨叨”説明母親説話是很謹慎的,生怕傷了兒子的心,但是在這兒是“絮絮叨叨”,同樣是心情快樂。

生11:我從“憔悴”中所體會到了母親為了照顧兒子日益憔悴,日漸瘦弱,可我卻還是暴怒無常,母親要在我身上挖空心思體會我的感受。還有第四自然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我從“再”字中體會到了我的母親正要陪我去看菊花的時候,她的肝病發作,永遠的倒下了。

師:嗯,好啊!母親是沒有實現這個願望,我再也享受不到母親這種熱切的愛了。

生12:我從“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這句話中體會到了兒子小時候最愛吃的食物,都已經過去了很久,可母親卻還記得,説明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意。

:是啊!小時候兒子愛吃什麼,烙印在媽媽的心中。

生13:我從第三自然段的“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從這裏“高興”感受到兒子好不容易答應了,説明他已經知道自己之前已經做得不對了,説明作者的性格也由自卑變成樂觀起來。

師:啊,這裏終於有點開朗了,媽媽怎能不高興啊!

生14:我從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從“又”字體會到母親不止一次在我房間裏突發了肝病。

師:悄悄地出去了,仍然是表現母親不願過多的打擾我。

師:我剛才上課才知道你們是新六年級的學生,大家的表現讓我們老師看到學生們在讀書的時候有多麼大的潛力,好吧,我們一起回味我們的品析,大家讀起來,把這三個句子讀一讀,文中之情就在“悄悄地”的上面。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繼續朗讀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怕“我”見葉落而傷感。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多麼希望兒子有一點開心的時候

喜出望外:心想,兒子終於能夠去北海看看了。

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內心的歡喜、欣慰之情。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生怕兒子想到“腿腳”。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不多説,擔心兒子煩。

師:大家是不是感受到細節品味是多麼有味道啊!謝謝大家的努力,我們再來看一段語錄,史鐵生在《合歡樹》這篇美文寫道:

屏幕顯示,老師朗讀】

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史鐵生《合歡樹》    

師:母親再也不會在兒子的身邊了,“回去”二字多麼的讓人悲哀。好,大家把這段語錄讀一讀。

(學生齊讀)

師:母親去世了,我也長大了,我懂事了,所以回憶往事的時候,就想到了媽媽,想到北海公園,想到了菊花,但是這一次推我去的是我的妹妹。

我們最後一次活動,深情地背誦,背誦課文最後一段,還要感受一下這一段有什麼作用呢?

屏幕顯示,老師朗讀】

實踐活動三:深情地背誦,品味其表達作用。

師:好,開始各自地朗讀背誦,“又是秋天………”

屏幕顯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學生各自進行朗讀,背誦)

師:一切的景語接情語呀,所以作者寫了美好的花色,然後順勢抒情,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們要好好兒活,這段話是有重大作用的,你説一下。

生14:我覺得最後一個自然段應該和第一個自然段形成對比,因為第一個自然段我是非常的暴怒無常的,最後一段卻是“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這個形成對比,因為媽媽的勸説,所以讓我開始熱愛自然,熱愛美麗。

師:熱愛生活啊,你太了不得了,不僅僅是對比,還有照應,“好好兒活”不就照應了嗎?多聰明的小同學。

生15:我覺得最後一個自然段是總結全文,點明中心,他説“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又”和前面的媽媽讓我去看菊花,為滿足媽媽的遺願。

師:而且是照應全文的,從前面四個字可以看出來,“又是秋天”,而且還照應標題。

生16:我覺得最後一個自然段,我和妹妹十分想念母親,而且還寫出了我和妹妹對自從母親回到天上之後,我和妹妹十分熱愛大自然,我的心情也變得平緩了。

師:心情平靜了,心境明亮了,一個“懂”字很有深意啊!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段的作用,請大家拿起筆旁批

屏幕顯示】

表示着歲月中時間的流逝

象徵着母愛的熱烈與深沉

寄託着對母親的深摯懷念

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

照應首段點示了全文主旨

師:這就叫做段落的作用。同學們,我們一起回味一下。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沉重的筆墨,寫下了作者殘疾之初對母親的種種牴觸,寫下了母親身懷重疾卻對兒子百般忍耐的寬容之愛,寫下了作者母親亡故之後的悔恨與追思。文中對母親深沉的懺悔與綿綿的思念,如平靜大海中的激流,撞擊着我們的心絃。 

師:作者在另一篇美文裏面説到:

屏幕顯示,老師朗讀】

母親對未來的祈禱可能比我對未來的希望還要多

——史鐵生《故鄉的衚衕》

師:作者很多文章裏面用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對母親的追念,那麼我們要結束我們課的時候,請大家再讀這樣一個語錄:

屏幕顯示,學生齊讀】

世界上有一種美麗的聲音,那是母親的呼喚。

世界上有一種美麗的迴音,那是孩子懂得了母親的心。

師:謝謝大家,下課。

《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調,回憶自己雙腿癱瘓後對母親的種種牴觸,回憶了母親細緻入微的照顧,母親百般忍耐的寬容,回憶了母親在身患絕症之時還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謳歌了偉大母愛並表達對母親綿長的懷念和深沉的懺悔。這還是一篇洋溢着哲理之思的美文,世事無常,親情無價,啓迪讀者思考人為什麼活着,應該如何好好兒活的重大生命課題。

餘映潮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這是一堂守正創新的課。初品,彷彿看到了餘老師那化繁為簡的淡定大氣,再細讀,體會到了餘老師對教材的深刻解讀和科學取捨,掩卷深思,不禁感嘆:原來語文課可以如此簡約而優美,靈動而紮實。

先來談談這堂課的“守正”。“守正”體現在守住了課程標準。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從餘老師的這堂課來看,全課共分為三個板塊:“詩意的説話”旨在訓練學生的概説能力,“細膩的品析”旨在訓練學生的語言品析能力,“深情的背誦”旨在積累語言、涵養語感、分析作用。這堂課,學生的每一分鐘都在進行紮實的語言實踐活動,充滿着素面朝天的語文味兒。

這其實就是“板塊式”教學設計的魅力。板塊式思路,打破了常規的“線性”設計,教學內容呈“塊狀”,主要着眼於學生的實踐,着眼於能力訓練,着眼於“學習運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再看看餘老師其他課例,無一不呈現出這樣的特點。例如寓言《蚊子和獅子》的教學設計:能力訓練一:情節分析。能力訓練二:語言賞析。能力訓練三:寓意點破。三個板塊,三次能力訓練,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所有的學生都有收穫。

“守正”體現在守住了教材的單元目標。此篇課文選自新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單元導語明確指出:“學習本單元,要繼續重視朗讀,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注意語氣、節奏的變化。在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顯豁直露,易於直接把握;有的則深沉含蓄,要從字裏行間細細品味。”可見,朗讀和體會情感,是這一單元的核心教學目標。

那我們再看看餘老師的這堂課有沒有很好的落實這兩個目標呢?朗讀在餘老師的課堂中自始至終都是美美的存在。開課即讀,收束有誦,並且課中還有老師細膩的朗讀指導。細膩的品讀板塊,首先學生自讀第三、四自然段,然後老師把這兩段文字變形,便於學生更好的理清層次,便於引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老師強調要讀出些微的停頓、要用深沉的語氣、低緩的語速朗讀,教師示範朗讀,學生齊讀,最後老師範讀這兩段,並通過重音、停頓等提示,引領學生進入品讀環節。這樣分層推進,分步指導,讀出有析,學生自然而然讀得有情有味。體會情感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是在第二板塊,餘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學習活動:精讀課文第三四段,圈畫關鍵詞句,品析細節描寫中母親對兒子的關愛深情。精讀課文,任務驅動,圈點勾畫,細細品析,這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句中深情,學生安安靜靜的讀書,這個時刻整個教室都洋溢着自我奮鬥、自我訓練的氛圍,非常紮實,特別高效。

“守正”體現在守住了傳統的學習方法。我國古代的學問家歷來非常重視背誦,背誦是課堂加大積累的最好形式,是幫助理解文意的一種有效手段,更是學生形成良好語感的必由之路。這堂課的最後一個板塊就是背誦,但絕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背中有析,指導學生在背誦中品味其表達作用:最後一段表示着歲月中時間的流逝;象徵着母愛的熱烈與深沉;寄託着對母親的深摯懷念;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照應首段點示了全文主旨。批註也是我們傳統的學習方法,百度百科這樣介紹:批註,指閲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對文章進行批評和註解,作用是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批註是我國文學鑑賞和批評的重要形式和傳統的讀書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迴,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詞斷句,是閲讀者自身感受的筆錄,體現着閲讀者別樣的眼光和情懷。在這堂課裏,每一個板塊的學生活動,都採用了批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緊扣要求深入文本,記錄自己的閲讀感受,書寫自己的思考結果,每個人都在進行高雅的概説、品析活動。

再來談談這堂課的“創新”。首先,創新體現在科學的教材處理。這篇課文是經典名篇,可以拿來訓練的點非常多:分析課文標題的好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賞析細節描寫;品味穿插的作用;體味留白藝術;尋找貫穿全文的線索;簡析文章的寫作思路;理解“好好活兒”的含義;第一段的作用;最後一段的意味……這麼多的訓練點,需考慮學情,需甄別比較,需科學取捨。餘老師曾説:“如果能確有心得進行課文的‘精讀’,教師對教學的內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在教學上便能深入淺出、進退自如、遊刃有餘。”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這堂課上,餘老師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出了三個訓練點,即“選擇原句來詮釋母親的愛”、“品析第三段細節描寫的作用”、“品味最後一段的表達作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篇到段,簡約而不簡單,紮實而不單調。

創新體現在課中提問的設計。這堂課做到了“無問”,三個板塊全是活動。第一個活動: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説話:有一種愛叫做……;第二個活動:精讀課文第三四段,圈畫關鍵詞句,品析細節描寫中母親對兒子的關愛深情;第三個活動:背誦課文最後一段,品味其表達作用這三個話題設置的呈現出以下特點:在課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學生進行深入品讀的牽引力;在過程方面具有形成一個持續較長時間教學板塊的支撐力;在課堂活動方面具有讓師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的凝聚力;在教學節奏方面具有讓學生安靜下來思考問題、形成動靜有致課堂教學氛圍的調節力。這樣的無問課堂,沒有了“就課文問課文”式的淺層提問,學生無法快速的用“是”或“否”回答,從而摒棄了碎問碎答,呈現出流暢而優美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靜思默想中深度學習,學生高雅説話,教師精要點撥,課堂生成豐富。這就是主問題設計的魅力。再看看餘老師其他課例,均是採用了主問題設計。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的主問題設計:

1.體味、品析、設計這首詩的朗讀角度,即每一段應該如何朗讀。

2.用對稱的句式概括這首詩每一段的意思。

3.這首詩的詩句有描寫,有敍事,有抒情,在詩中各找出一個例子加以分析,並説説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杜甫怎樣的情懷。

4.用五個句子評説課文中的“作者”。

這四個問題的設置都指向文本深處,均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從不同側面訓練了學生,並有很高的訓練標高。

創新還體現在課堂上的巧妙穿插。在這堂課上,有三種類型的穿插。一是在課堂的開頭和結尾穿插了與課文主旨相關的文字,開課時,學生朗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課堂結束時,學生朗讀“世界上有一種美麗的聲音,那是母親的呼喚。世界上有一種美麗的迴音,那是孩子懂得了母親的心。”首尾呼應,深情詠歎,入情入境。第二種穿插是用於板塊之間的過渡,每一個板塊結束之後都穿插引入了史鐵生在其它文章裏寫母親的語句,分別是出自《我與地壇》、《合歡樹》、《故鄉的衚衕》,這樣的資料穿插,調整節奏,形成美感,深化理解。第三種穿插是用於教師小結,每一個活動結束之後都會穿插教師的小結,文字精美,概括精要,既顯示老師研讀教材的功底,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課堂的“守正”,表現出來的是教師的高度與理念。

課堂的“創新”,表現出來的是教師的水平與魅力。

願我們追隨餘老師,用“守正創新”要求自己,創造出大量的好課、美課。

(此文已發表在《中國教師》雜誌2020.12)

個人簡介:

作者簡介:蘇麗,中共黨員,貴州省江口縣淮陽中學語文教師,現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初中部負責人,貴州省初中語文鄉村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王君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熱愛語文,熱愛寫作,微信號susuaiyuwen,微信公眾號“蘇蘇愛語文”。

製作:潘佳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943 字。

轉載請註明: 【蘇麗專欄】餘映潮老師《秋天的懷念》課堂實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