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中國疫苗在埃及實現本地化生產,為非洲送去"及時雨"

海外網評:中國疫苗在埃及實現本地化生產,為非洲送去"及時雨"

4月25日,埃及總統塞西接種新冠疫苗。 圖源:埃及總統辦公廳

當地時間7月18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阿拉曼與埃及外長舒凱里共同出席中埃新冠疫苗合作生產項目實現100萬劑量產儀式。2020年12月,中埃簽署《關於新冠病毒疫苗合作意向書》。中國企業隨後與埃及企業簽署合作協議,並派技術團隊赴埃落實本地化生產合作。簽署協議僅半年後,中國疫苗在埃本地化生產項目正式灌裝投產,短時間內即實現100萬劑產量。中國疫苗在非洲實現本地化生產,不僅將提升非洲地區應對疫情的能力,也將對彌合全球疫苗鴻溝產生積極意義。

進入7月以來,新冠疫情在非洲大幅反彈,新增病例激增,醫院人滿為患,死亡人數也大幅上升。世界衞生組織7月15號通報的數據顯示,非洲新增病例已經連續8周大幅增加,7月8日—7月14日的一週內,非洲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達到6273人。7月13日,非洲大陸確診病例突破600萬,從500萬攀升至600萬僅用了一個月,而之前非洲確診病例從400萬到500萬大約歷時三個月。世衞組織警告稱,非洲的疫情正在逼近崩潰的“臨界點”。

與疫情快速發展相對應的,則是非洲遲緩的疫苗接種速度。世衞組織數據顯示,非洲目前僅有5200萬人次接種了疫苗,佔全球疫苗接種總數的1.6%,其中僅有1800萬人完全接種了疫苗,佔非洲大陸總人口的約1.5%。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疫苗成功實現在非洲本地化生產,對目前疫苗緊缺的非洲大陸來説,無疑送去了“及時雨”。埃及衞生與人口部部長哈萊此前曾表示,在埃及生產的疫苗將首先用來保證本土需求,剩餘部分將出口到非洲其他國家。

中國疫苗在埃及實現本地化生產,也彰顯了中方推進國際抗疫合作的決心和誠意。除埃及之外,中國正在幫助更多國家實現疫苗的本地生產。7月12日,中國國藥集團、塞爾維亞政府、阿聯酋G42集團關於《新冠疫苗合作生產備忘錄》簽約儀式在線上舉行,塞爾維亞和阿聯酋將在中方授權下在當地生產國藥疫苗。據阿聯酋媒體報道,阿聯酋與國藥合資建設的疫苗工廠將達到年產2億劑的能力,將為阿聯酋和其他中東國家提供大量疫苗供應。而早在2020年12月,中國科興公司在巴西的合作伙伴布坦坦研究所就開始在巴西生產中國疫苗,到今年7月已交付了超過5000萬劑疫苗,佔巴西疫苗接種總量的43.4%,有力支持了巴西的疫苗接種工作。布坦坦研究所負責人迪馬斯·科瓦斯此前還曾透露,包括秘魯、烏拉圭、洪都拉斯等國在內的許多拉美國家,都有興趣從巴西購買科興疫苗。由此可見,中國疫苗的本地化生產,提升了疫苗在全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有助於彌合當前疫苗生產和分配過程中出現的“富國囤積疫苗、窮國無疫苗可打”的“疫苗鴻溝”。

在全球合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一貫秉持疫苗作為公共產品的“第一屬性”,中國堅定擔當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隊”,中國堅定站在疫苗國際合作的“第一方陣”。中國也一直在用實際行動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過去數月時間裏,中國克服自身大規模接種帶來的挑戰,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5億多劑疫苗,未來3年內還將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抗疫和恢復經濟發展。中國還加入世界衞生組織“新冠疫苗實施計劃”(COVAX)並將向其提供1.1億劑疫苗。此外,中國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識產權豁免,願同各方推動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早作決定。

“不讓一個有需要的國家被落下,也不讓任何等待疫苗的人被遺忘。”中國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中國疫苗在世界不同地區實現本地化生產,將更好踐行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理念,加速擴大全球疫苗覆蓋面,為全球抗疫增添更大助力。(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3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網評:中國疫苗在埃及實現本地化生產,為非洲送去"及時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