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回眸“十三五” • 我們這樣走過】吊車司機見證中歐班列發運之變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綜合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吊車司機汪銀祥駕駛吊車搬運集裝箱。(受訪者供圖)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唐紅梅報道)30歲的汪銀祥從來不避諱談工資。從月薪3000元到月收入超過20000元,他直言,這是沾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的光。

作為一名吊車司機,汪銀祥在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以下簡稱:集結中心)周邊工作了6年,他每天的任務就是將一個個裝滿貨物的集裝箱碼放上列車,列車再運載這些貨物去往中亞、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10月8日,汪銀祥正在吊運即將發往中亞的集裝箱。

伸縮、側移、抓取、起吊、轉向、擺放,一連串動作如行雲流水,汪銀祥僅用了2分多鐘,就將貨物整齊地碼放在了指定位置。

“我吊運的集裝箱越多,收入也就越高。”汪銀祥説,他也是通過這一個個的集裝箱,見證着中歐班列的發運之變。

汪銀祥説,他從甘肅來烏魯木齊發展,2014年就在這裏開弔車,當時老的集結中心場站還是一個貨場,只能見到零散的箱子,發運貨物也很單一,他一個月收入三四千元是常事。

2015年11月,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開始規劃建設,集結中心是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的核心板塊。

這一年,汪銀祥看到了自己工作的前景,他在烏魯木齊結了婚,決定留下來長期發展。

2016年,國家發改委在《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中,把烏魯木齊確定為中歐班列樞紐節點之一。

也是從那時開始,汪銀祥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集裝箱。

“來發運的企業多了,貨品也多了,我也忙起來了。”汪銀祥説,那一年,他每月收入能保持在五六千元,最高時可拿到八千元。

從2017年開始,國際陸港區陸續引進了知名的商貿物流、跨境電商企業,帶動實體經濟發展,隔壁的白鳥湖片區也落地了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很多企業藉助中歐班列,將市場向“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拓展。

這一年,汪銀祥把房子買在了白鳥湖片區。

汪銀祥説,中歐班列運載貨物由最初的日用百貨、服裝產品拓展至汽車零件、機械設備、電子配件及地產農產品等200多個品類。

2018年8月,集結中心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到一期項目順利完成僅用了3個月時間。

“我現在工作的場地就是擴建後的集結中心。”汪銀祥説,這裏新建了鐵路作業區裝卸設施、整車貨物作業倉庫、場內信息系統等,功能更加完善。

近兩年,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發展層次日益提高,先後被國家確定為重點建設的第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全國重點建設的五大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之一,國際陸港區建設在“一帶一路”商貿物流發展領域已納入國家層面序列。

“現在我覺得我的工作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自豪感。”汪銀祥説,通過他的雙手,一個個集裝箱裝上列車,走向國外,我國的商品越來越被世界各國認可。

8月以來,班列開行數量逆勢增長,單月開行數量同比增長約21%。汪銀祥一直堅守崗位,40多天完成了近2000個集裝箱的裝卸,月收入超過20000元。

截至目前,從國際陸港區集結中心發出的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4000多列,開行線路達21條,通達中亞及歐洲19個國家、26個城市。

汪銀祥對今後的發展也有了規劃。

“以後集裝箱會越來越多,我想組建一支吊車隊伍,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靠着中歐班列一直幹下去。”汪銀祥説。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