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要和成績差的孩子交朋友”,這樣的偏見,會影響孩子一生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操場上兩個孩子正在開心地玩鬧着,他們看上去年紀都不大,應該是小學三四年級的樣子,趁着週末出來活動一下,正好就碰到了一起。

半個小時之後,其中的一個孩子被媽媽叫回了家,看着孩子高興的模樣,媽媽便問他剛剛和誰在一起玩。男孩説出了同學的名字,媽媽突然愣了一下,然後有些嚴肅的問道:是那個每次考試都是倒數幾名的xx嗎?


男孩點了點頭,媽媽趕緊把他拉到一邊,鄭重其事地告訴孩子,以後少跟他玩,他的學習那麼差,千萬別把你帶壞了。孩子想要反駁,可是媽媽依然在絮絮叨叨地説個不停,於是孩子趕緊找了個理由,回到自己的房間,把門重重地關上了。

學習成績不好就是壞孩子,這樣的孩子就必須要遠離嗎?

有位媽媽在知乎上求助,她説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學習都很不錯,可是就在升初三的節骨眼上,突然認識了幾個其他學校年齡和他相仿,但是成績非常差的孩子,放學後沒事就混到了一起,嚴重影響了學習。

於是這位媽媽加強了對孩子的管教,每天放學早早的就站在孩子的學校門口,看見孩子第一時間就把他接回家,杜絕孩子在外面玩的一切可能性。她還告訴孩子要選擇什麼樣的朋友,言下之意當然是對這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心生偏見。


然而媽媽的這種行為卻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性,以至於孩子發出心底的吶喊:質問媽媽“你憑什麼支配我的人生?我沒有自己的思考嗎?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化。

很顯然作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好的人在一起,所謂近者赤,近墨者黑,優秀的人才能散發的正能量,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温暖,從而變得和他們一樣,甚至更優秀。

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孩子卻無法理解,因為他們在人際交往上更多看重的是自己的內心,並沒有其他太多的附加條件。他們更喜歡那些和自己有着共同興趣愛好的人,而不只是學習成績優異的人。

父母的焦慮和孩子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無法達成共識,從而導致雙方發生分歧甚至衝突。


“不要和成績差的孩子交朋友”,這樣的教育方式究竟對孩子有沒有好處呢?

當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多和學習好的孩子在一起玩,遠離那些成績差的孩子時,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對不如自己的人產生鄙視,因為他們心裏牢牢記住父母的話,即便他們無法完全理解父母的意思。

但是當孩子在孤立這些所謂的壞孩子的過程中,他們自己原本純潔友善的心靈也會被污染,內心裏再也找不到純淨的空間,而是充滿着冷漠和自私,這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沒有好處。

讓孩子多一些包容和接納,遠離功利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輕易地用分數去定義孩子,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待孩子,更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意識綁架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真正明辨是非,成為一個有分辨力的人,讓孩子能夠接納包容不同的人和事,讓他們的內心能夠足夠強大,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面對世界,不抱怨,不埋怨,也不隨波逐流。

培根有句話説,真正可怕的,並不是人人難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種深入習俗,盤踞在人心深處的謬誤與偏見。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

孩子沒有好壞之分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閃光之處,但是很多家長卻往往習慣性地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點上。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總是會被認為是壞孩子,他們在大人眼裏簡直就是一無是處,哪怕他們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色,也會被家長所忽略。

有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懂事善良,樂於助人,退一步説,即便孩子身上沒有什麼明顯的優點,但是孩子永遠都是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願意包容他們,引導他們,相信未來的他們一定能夠閃耀自己的光芒,而這一切都和學習成績無關。


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父母當然有教育孩子的權利,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就可以任意的控制孩子的生活,隨意干涉孩子的自由,因為這隻會限制孩子意識的發展,讓他們在父母的種種限制之下失去自我,甚至變成千篇一律的人,沒有任何屬於自己的稜角。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對孩子帶有任何的偏見,哪怕他們真的缺點,也要儘量的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明事理講道理的人,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這遠比孩子單純的考慮的考100分有用的多,能夠讓孩子更有素養。

用心地對待孩子

父母和孩子只有短短几十年的緣分,父母對孩子而言其實真的是一種非常短暫的存在,這也許恰恰就體現了父母與子女親情關係的可貴。用心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要因為他們的性別或者能力等原因對他們區別相待,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對他們深沉的愛,才能夠更有存在感和安全感。如果父母能夠真正的愛孩子,那麼孩子自然會變成充滿陽光的人,他們會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讓愛在生活中不斷蔓延。


父母的偏見,有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只有放棄偏見,用心的去對待孩子,才有可能讓他們的生活更精彩。

心理學中這麼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人對孩子的影響,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令父母擔憂的“壞孩子”。

“是的,他一點都不優秀,幾乎每次考試都甩尾巴。可是,他卻能安於做好自己,自愛且愛他人,自尊且尊重他人,以一顆包容開朗的心,去對待他周圍的人們,這難道不是比學習成績更寶貴的財富嗎?” 也許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教育,能讓孩子擁有更多元的未來,更璀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