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樣沿着河岸尋找中華秋沙鴨的蹤跡。 劉志琨 圖
近日,國家林草局公佈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宣傳活動名單內,全國有22名護林員入選,我省鷹潭市龍虎山上清鎮護林員肖冬樣榜上有名,且成為江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員。這是繼肖冬樣當選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之後的又一國字號殊榮。昨日,記者採訪了這位龍虎山景區有名的“鳥司令”。肖冬樣從事巡山護鳥工作已有13年,熟悉他的人都習慣稱他“老肖”。但是,在我省野生動物保護界,肖冬樣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頭,那就是中華秋沙鴨“守護神”。
從乏味到有趣 他與中華秋沙鴨結緣
肖冬樣的護鳥之路要從13年前説起。2007年11月,龍虎山景區林業部門在瀘溪河道發現中華秋沙鴨在此過冬,遂組織成立中華秋沙鴨護衞隊,並任命肖冬樣為隊長。中華秋沙鴨是世界瀕危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全球僅存不到1000只,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為了防止周邊村民打擾秋沙鴨,肖冬樣每天帶着大量宣傳單,沿着中華秋沙鴨棲息的河道,每村每户地進行宣傳,告知村民們中華秋沙鴨的重要性和生活習性。
做了一段時間這樣的工作後,這種每天工作單一的日子讓肖冬樣感覺到了乏味、枯燥,他曾一度想應付了事。
但這時,肖冬樣接到通知,吉林的一個科研組來到了龍虎山研究中華秋沙鴨,而他負責陪同一名姓易的教授。在這段接觸的時間裏,易教授帶着肖冬樣記錄中華秋沙鴨的生活,觀察它們抓魚、戲耍、尋找配偶。慢慢的,肖東樣發現觀察中華秋沙鴨的生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之後,肖東樣便在崗位上堅持了下來。
13年裏他揹着乾糧水壺每天巡山8小時
距離鷹潭市區20公里的龍虎山上清鎮,屬武夷山脈的西段。這裏風景秀麗,景觀奇特,是龍虎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肖冬樣的家就在離上清鎮政府對岸的桂洲村。這是一棟上世紀90年代所建的兩層小樓,門窗也顯得破舊。
在中華秋沙鴨頻繁出沒的時節,由於巡護的路途很遠,肖冬樣每天清晨4點來鍾就起牀,在妻子楊細菊的叮囑下,揹着水壺、相機和泡餅乾糧,帶上一把砍柴刀和一個望遠鏡匆匆走出家門。
“他堅持每天要巡山8小時,一走就是一天,有時要忙到很晚才能到家,説不擔心那是假的。”肖冬樣的妻子楊細菊説。
踏上巡護之路可不容易。肖冬樣要先騎上半個小時的電動車,換乘竹筏到鐵路邊,再沿着鐵路走30分鐘,然後穿越一片茂密的山林才能找到中華秋沙鴨棲息點。每年10月份開始,肖冬樣就要這樣“跋山涉水”,成天奔波於幾處中華秋沙鴨棲息點,尋找中華秋沙鴨的蹤跡。
自費買相機 他拍下20多萬張珍貴資料
為了進一步瞭解中華秋沙鴨,肖東樣自費買了台相機,每天為它們拍照,並記錄下它們發生的瑣事。因為中華秋沙鴨的警惕性十分高,很難近距離觀察。為了詳細記錄中華秋沙鴨的活動情況,肖冬樣每次都會事先在瀘溪河佈置好幾個隱藏地點,提前“埋伏”在河岸邊,用望遠鏡遠遠觀察。
“其間不能發出任何聲音,稍有動靜,中華秋沙鴨就會飛走的。”肖冬樣每次一蹲就是好幾個小時,為了不打擾中華秋沙鴨,他一定要等到這些中華秋沙鴨玩盡興了、回了巢,才會收拾行囊回家。“遇到颳風下雨或者下雪的天氣,工作難度就更大了。”
回到家的肖冬樣顧不上吃飯,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天記錄下的視頻輸入到電腦裏,並把一些有趣的記錄傳給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和大家一起分享中華秋沙鴨帶來的快樂。在肖冬樣的電腦裏存儲的一張張照片、一個個視頻,對他來説都是如數家珍。如今,肖冬樣累計拍攝了20多萬張照片、1萬多G的視頻,形成了研究中華秋沙鴨的第一手珍貴資料。
相互陪伴 他把秋沙鴨當成孩子
在13年如一日的相處中,中華秋沙鴨彷彿成了肖東樣的好朋友,對於它們的生活習性,肖東樣都瞭如指掌,連一些科研專家都表示,“調研中華秋沙鴨這活得‘老肖’來幹,他比我們還懂。”
在一次巡護過程中,肖冬樣發現有三隻小中華秋沙鴨在捕食,原以為它們在爭奪食物的肖冬樣驚奇地發現,其中一隻小秋沙鴨把嘴裏美食讓給了自己的同伴。肖冬樣把這一幕拍下後,分享給專家學者,他們都紛紛表示,頭一回看到弱肉強食的小中華秋沙鴨間禮讓食物的情形。肖冬樣每每訴説此事,都像在誇讚自家小孩一般,充滿着激動與自豪。不難看出,與中華秋沙鴨十餘年的陪伴,在肖東樣的心裏早已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孩子。
從春天便開始護林 只為留住中華秋沙鴨
如今,距中華秋沙鴨前來越冬還有一個多月,而肖冬樣早從春天便開始了護林工作,“在中華秋沙鴨沒有飛過來時,我要做好護林、保護河流的生態的工作。不然冬天來了,河道的生態被破壞,它們就少了一處棲息地。”肖冬樣形容自己是在留住中華秋沙鴨,為了讓它們能在河裏吃到豐富食物,度過一個安逸快樂的冬天,肖冬樣竭力維持當地生態環境原狀。
十餘年間,肖冬樣日復一日地上山護林,山上時常有蛇、野豬等動物出沒,充滿着危險與未知。除了危險,在荒無人煙的山野中,孤獨寂寞之感可想而知。談及這些,肖冬樣只説:“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這裏便是我的家,與青山秀水為伍,和中華秋沙鴨為伴。”
編輯:袁雲飛
【來源:江西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