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羅思義:英國對華政策的關鍵在華盛頓
英國正在成為西方反華勢力試圖推動“新冷戰”的急先鋒,它近日吊銷了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的落地許可。此前,英國政府推翻了允許華為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的決定,並宣佈將“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派往南海,這與前首相卡梅倫執政時期中英關係“黃金時代”形成鮮明對比。在此需要問兩個問題: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我們能從中得出什麼教訓?
英國政府對華政策變化與“脱歐”直接相關,儘管英國政府向民眾解釋“脱歐”是為了國家獨立,但其真正內容不在此。80年前的“大英帝國”是世界強國。如今,在面對歐盟和美國這兩大經濟體時,英國的經濟規模太小,無法真正走上獨立的道路,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中一個結盟。
但歐盟與美國在對華關係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美國試圖對中國發動一場“新冷戰”。而歐盟不顧美國反對,與中國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2020年,中國與歐盟商品貿易額約為5860億歐元,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商品貿易伙伴。同期,美國與歐盟商品貿易額約為5550億歐元。
卡梅倫理所當然地追求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以此作為它支持英國留在歐盟的一部分。他試圖將英國定位為中國進入歐盟的最佳門户。這項政策有很多成功的機會。倫敦與紐約一樣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英語是中國人的第一外語,中國企業相比其他大多數歐盟成員國更容易在英國建立海外總部,中英之間存在真正的雙贏機遇。
“脱歐”極大地改變了這一局面,英國不再是中國企業進入歐盟的切入點。英國的GDP總量為2.6萬億美元,而歐盟為14萬億美元。與歐盟相比,英國市場太小,不符合中國企業的利益。
約翰遜領導下的英國政府沒有把自己的方向對準歐盟,而是對準了美國,並把與美國達成自貿協定作為其根本目標,這種親美傾向必然意味着服從美國的外交政策,包括反華政策。
約翰遜政府的政策直接損害了英國人民的利益。對華為禁令意味着5G在英國的交付時間會延長,價格會更高。與中國關係惡化意味着卡梅倫原先預想的通過來自中國的業務為英國金融服務業創造的就業崗位也化為泡影。一旦約翰遜政府決定一切都必須服從於與美國的關係,那英國將不得不接受經濟損失。
其他非直接經濟措施是這一行動的結論,同樣損害了英國人民的利益。對CGTN的禁令是為了向英國人民隱瞞一個真實的中國。CGTN被吊銷執照不是因為“假新聞”,而是因為它報道的是真實新聞。
許多英國公司希望與中國做生意,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這與一些政客煽動反華氛圍的企圖背道而馳。在撰寫本文時,英國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因此,將英國在應對新冠肺炎方面的失敗與中國的經驗相比較,英國政府很難接受。不要誇大其詞當然很重要。CGTN在英國的影響力比BBC等英國媒體機構要小得多,但考慮到約翰遜政府的反華政策是多麼違背英國人民的利益,關閉一個反映真實情況的信息來源就很有必要了。
未來這種情況將如何發展,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訓?首先,英國的態度取決於美國的政策。英國通過“脱歐”更加屈從於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時期,這意味着英國也跟着越來越反華。如果拜登政府選擇延續特朗普路線,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如果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能夠迴歸理性,那麼英國的對華政策也有望變得理性。
其次,這表明一種日益增長的國際趨勢。美國的反華政策不僅損害了中美兩國的利益,也通過排除華為提高5G成本,提高關税傷及經濟利益等方式,損害着其他跟隨美國的國家的利益。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特別是“南方國家”(發展中國家),在很大程度上也包括歐盟,拒絕與美國合作。多數國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就涉香港、新疆問題支持中國。只有少數美國的最親密盟國,先是澳大利亞,現在是英國,支持美國的“新冷戰”政策。
換句話説,英國政府為什麼要走澳大利亞式的反華之路,而不是歐盟式的對華經濟合作之路。英國未來又會採取什麼行動,關鍵不在倫敦,而在華盛頓。(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前倫敦經濟政策署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