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核污染陰影下的“東邪西毒”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綜合

馬曉霖(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

4月14日,韓國就日本打算向太平洋排放核廢水向國際海洋法庭起訴,伊朗也當天宣佈將採取一系列強硬措施報復以色列破壞其核電站。亞洲兩端相繼發生的涉核突發事件趕巧同時發生,堪稱“東邪西毒”,加劇了全球對核擴散風險的憂慮。

綜合共同社和《日經新聞》等媒體報道,日本政府13日做出決定,兩年內將把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排放入海,並要求東電進行籌備。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地震引發的海嘯中發生堆芯熔燬事故,並伴生被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水。儘管東電事後除去污染水中的主要放射物質並將處理水存儲在1000個特製儲罐中,但是,總量為100萬噸的廢水仍含有難以去除的放射性元素氚。

日本政府排污入海的幾點依據是,這是各核電國家慣例;排放舉措獲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認可並接受其監督;排放前將用海水處理水大幅度稀釋,使氚濃度降到世衞組織規定的飲用水水質標準的七分之一左右;一年內氚排放量低於事故前福島核電站設定的標準。

也許日本政府自己對這一“邪性”冒險行為都缺乏信心,因此表示將在漁場和海水浴場加強對海水的檢測,以及應對可能對農、林和水產引發的後果,併成立海洋環境專家組成的會議“確認檢測結果並提供建議”。日本全國漁業聯合會表示無法容忍政府的“草率決定”,要求充分説明一意孤行的理由,並繼續探討污水保存和處置辦法。

日本打算禍水外溢的決定引發亞洲國家強烈不滿和抗議。中國外交部稱此舉“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韓國第一反應是嚴正抗議並敦促日本公開核污水處理信息並對處理措施進行驗證,31個韓國團體組成的“脱核市民行動”稱日本此舉為“核恐怖活動”,併發誓採取一切手段阻止日本污水入海。俄羅斯表示“嚴重關切”,希望日本政府保持透明,將輻射可能造成的威脅告知有關國家,並在必要時允許外界監控。

IAEA總幹事格羅西15日澄清稱,日本向太平洋排放的核廢水不應對環境造成損害,且將全過程參與、分階段監控、隨機取樣和全面評估。儘管如此,這個行為一旦發生,將對太平洋沿線國家和地區產生難以估量的後果,並通過海洋環流對世界水系構成無法預知的影響。因此,韓國表示將研究以何種方式向國際海洋法庭起訴日本以阻止其實施排污。

與尚未實施的日本排污計劃相比,伊朗納坦茲核電站被人為破壞引發的新危機更為急切和危險。14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宣佈將納坦茲地面核工廠的濃縮鈾丰度提升至60%而非滿足於3.67%的民用水準,並給3天前遭到破壞的地下核工廠增配1024台第一代IR-1離心機,而新型離心機同比產能將提高50%,以此表達快速跨越核門檻的決心。核專家認為,武器級濃縮鈾丰度不必達到90%,因此,只要伊朗願意,它很快就可以獲得足夠生產一枚核武器的濃縮鈾。

11日,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南部300公里左右的納坦茲核電站發生神秘爆炸,一種説法是黑客網絡攻擊造成斷電而引爆部分設備,另一種説法是破壞者通過挖暗道接近目標實施爆炸。摧毀核設施是一個非常“毒辣”的行為,因為它極可能造成核泄漏進而直接給人員和環境帶來輻射和傷害。

伊朗官方指責宿敵以色列是幕後黑手,其外長扎裏夫致信聯合國秘書長譴責“攻擊具有放射性材料風險”的設施是“戰爭罪”和“核恐怖主義”。英國《泰晤士報》稱,如果指控屬實,將是一年內伊朗核目標遭受的第三次打擊。以色列未公開“接鍋”,但是,多家美以媒體援引匿名以色列情報官員承認,這次破壞為摩薩德所為,且強調納坦茲核設施受損程度遠超德黑蘭公佈的情況,恢復產量至少需要9個月。

《耶路撒冷郵報》報道稱,以伊圍繞納坦茲離心機之戰已延續幾十年,並列舉2002至2021年4月網絡攻擊及其引發的多起爆炸。以色列絕不允許地區對手擁有核武器,為此於1981年和2007年炸燬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和敍利亞的核實驗室,並多次公開威脅將不惜一切手段摧毀伊朗的核武能力。

分析家認為,破壞納坦茲是近期以伊直接和公開較量的升級,雙方都通過“戰爭邊緣”政策迫使美國調整對伊核策略。12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來訪的美國防長奧斯汀重申不許伊朗擁核立場,並稱“在中東沒有任何威脅比伊朗狂熱政權構成的威脅更嚴重、更危險、更迫切”。伊朗一直稱無意擁核且核項目都在IEAE監控之下。

無論是日本計劃中的核污水排海,還是伊朗核設施再次遇襲,都使核擴散與污染不再是“狼來了”的寓言。而地緣關係的複雜性又在相當程度上妨礙了對這種風險的管控和排除,實在讓人倍感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