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條魚,這個工程多花了一個億
如何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直都是現在建設發展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在葛洲壩下游 5 公里處,有着我國目前僅存的一箇中華鱘產卵場,每年的 11 月份中旬,中華鱘都會來到這裏產卵,但是 10 公里之外是正在建設的伍家崗長江大橋,相隔如此之近,長江大橋和"水中大熊貓"中華鱘究竟是如何和諧共存的 ?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大程度保護中華鱘,造橋過程中,建設者們多花整整一億元!
多花一億元,建設者為中華鱘讓道
2017 年 12 月, 伍家崗長江大橋開建,主跨 1160 米,是湖北省宜昌城區第一座跨徑超千米的特大型橋樑。
據瞭解,原來設計的兩個主橋墩是要矗立江中,但考慮到水中施工一定會驚到中華鱘在水下的洄游環境。於是建設者們更改設計方案,建造"一跨過江"的懸索橋。
"一跨過江"的懸索橋,減少了對中華鱘的干擾,但設計方案更改後,需要增加鋼箱梁的節數、南北兩岸的主纜也要加粗,還要增加南北兩個錨錠自重,並加大錨錠的開挖量,總投資增加了 1 億元。
中交二航局伍家崗長江大橋項目副經理劉祥彪:"為了保護中華鱘,我們增加再多的難度,投入再多的錢,我們覺得都是值得的。"
項目部還投資 600 多萬,修建泥漿沉澱池,保證建設過程中沒有一滴污水流入長江。
橋下江水拍岸,橋上熱火朝天,3 年的橋樑建設,是建設者對長江生態大保護許下的承諾,更是我國發展與環保共進的縮影。
來源:湖北經視
【來源:半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