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洞”地

成都日報

“感”天“洞”地

監測員定期檢查滑坡預警伸縮儀

“感”天“洞”地

監測員重新懸掛警示牌

“感”天“洞”地

王興富和居民進行演練

“感”天“洞”地

白鹿鎮配備無人機進行空中監測

“感”天“洞”地

氣象預報員對數以千萬個數據進行分析

“感”天“洞”地

釋放高空氣球前對探測器進行檢測

“感”天“洞”地

温江氣象局內的各種監測設備

“感”天“洞”地

監測員在山裏巡查

“感”天“洞”地

工作人員準備釋放高空探測氣球

汛期氣象預報員

24小時連軸轉緊盯顯示屏

8月6日15時30分,成都市氣象台發佈暴雨黃色預警,這也是成都今年首次發佈暴雨黃色預警,預計我市6日20時到7日20時有一次明顯的陣雨或雷電天氣過程,全市普遍有大雨到暴雨,請注意防範。簡潔的幾句話,凝練了氣象預報員對數以千萬個數據的分析結果。

8月6日記者走進温江氣象局實地探訪氣象預報員是如何煉成的。

下午5點過,成都市温江氣象局還處在忙碌狀態。“氣象預報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天氣實況,包括辦公室內顯示屏上顯示的衞星雲圖、各區縣氣象觀測站觀測資料等。每隔幾分鐘,屏幕上的資料就會更新一次。”氣象局工作人員李紅菲介紹道,預報員會對這些實時監測到的降水、雷電、風力等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得出未來數小時內的天氣預報。

每年的汛期是天氣預報員最忙碌的時候, 24小時連軸轉,遇到強對流天氣時,除了上廁所、吃飯,其餘時間都是高度緊張地盯着顯示屏,生怕錯過重要的天氣情況。遇到突發天氣情況時,晚上基本無法睡覺。

19時15分,一枚近一米長的高空探測氣球準時升入高空。高空氣球攜帶探測器升到近三萬米的高空,與地面雷達連通,探測器將在高空中檢測到的氣壓、温度、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信息傳回地面。每一天的早中晚三個時段都會放出3個高空探測氣球,汛期時,為了更加精準地氣象監測,還會增加一次高空探測,氣球飛上天空,一項項數據也在電腦上開始顯示。“氣象預報員將會對當日的各種設備監測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作出預報,如今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不僅方便了前線監測的一線工作人員,還為汛期等各種災害發生提供更及時有力的預警。”氣象預報員陳樂介紹説。

地災監測員

24小時巡查監測地災隱患點

8月5日零時30分,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氣象局共同發佈地質災害風險預警,預計未來降雨仍將持續,從零時30分起的12小時內龍門山、白鹿、通濟、桂花等鎮氣象風險預警等級為三級,地質災害發生風險較高。

凌晨0點半,在白鹿頂村天台新居泥石流觀察點上,年近6旬的彭州市白鹿鎮地災監測員王興富穿着雨衣,手拿電台、手電和同事們一起在點位上巡查和監測。

像這樣的深夜巡查,他已經幹了11個年頭。王興富和同事們從每年5月到10月每天24小時時刻關注這裏的雨情變化,監測着山體的一舉一動,他們以一己之力守護着新居82户232名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王興富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他能吃苦、責任心強,天氣晴朗時,地災監測員通常要花上一天時間上山查看山體有沒有新的裂縫、移位,如果有異動,會馬上通過電話、對講機報告上級部門,同時每天交班時還要詳細記錄當日的觀測報告。

如今,彭州白鹿鎮對轄區的66個地災隱患點進行了科學嚴密的監控。白鹿頂村天台新居泥石流觀察點安裝了滑坡預警伸縮儀,監測山體滑坡情況,同時還配備無人機空中監測,實時監控情況會第一時間抵達相關部門。(魏麟瀟 楊羽歆 記者 呂甲 攝影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7 字。

轉載請註明: “感”天“洞”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