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中國正在考慮實施強制性的車內空氣質量法規,以保護駕駛員的健康,此舉可能會提高汽車製造商從沒有此類規定的市場進口汽車的成本。
根據新規定,新車在車門關閉數小時後,將被要求通過車內環境測試,這其中,將包括測試甲醛和苯等污染物等的水平。
就目前用車來看,造成車內空氣質量問題主要是因為汽車內飾材料釋放的有害物質,這與車輛製造工藝和零部件種類有着直接關係,諸如汽車儀表板總成、車門內飾板、地毯、頂棚、汽車線束、座椅總成等。不僅如此,就本次計劃來看,車內電磁輻射水平也有可能被測試。
其實早在2011年,中國環境質量監督機構就曾發佈了《乘用車空氣質量指南》,但這些標準只是建議性的,不具備強制性,而從本次最新動作來看,強制性車內空氣質量法規如若正式實施,那將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手裏的車變便宜了?關於本次強制性車內空氣質量法規的影響,我們主要從兩方面來考慮。
首先從車內空氣質量層面,強制性的做法確實可以為駕乘人員迎來一個質量更優的乘坐環境,也能對空氣過濾系統、零部件材質等細節做到進一步規範,往長遠看,這對未來國內汽車發展和產品優化將起到進一步的規範作用。同樣,在全世界範圍內更積極地推動車內環境質量問題,也算中國汽車發展的一種進步。
不過,就實際用車來看,除去傳統的淨化器、過濾裝置可以提升車內環境質量外,零部件質量問題也是一個大的"隱患"。伴隨着強制性空氣質量法規的推出,相應的零部件質量法規也會出台,對零部件廠商來説,隨着本次全新規範的到來,或許會迎來一個較大幅度的調整。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由於全新相關法規的實施,當前車型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二手車市場也會面臨不小的影響,甚至可以這麼講:隨着新規範的到來,手裏的車又要不值錢了,當然這只是調侃,但影響肯定是有的。
寫在最後國家在車內空氣質量法規層面的動作,其實算得上國內汽車工業的又一次進步,對消費者和駕乘人員而言,這都是一件利好的事,隨着未來國內汽車環境的持續向好,越來越多專門針對消費者用車方面的利好政策,同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