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了工作目標: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可以“一箭雙鵰”,對於落實好“六穩”“六保”意義重大。其一,老舊小區變得既好看又宜居,正是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二,老舊小區改造涉及面極廣,一方面硬件改造能夠帶動相關原材料、設備類的需求,推動製造業發展,另一方面運用市場化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軟件升級,增強和優化養老、托育、社區醫療、家政保潔等服務供給,也能夠釋放內需潛力,並促進就業。
此次《意見》一個很大的亮點在於,以創新思維推動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全過程。首先,在改造資金方面,提出要建立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機制,推動居民出資參與改造,並指出可通過直接出資、使用(補建、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讓渡小區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實。其次,在改造實施方面,提出要健全動員居民參與機制,利用“互聯網+共建共治共享”等線上線下手段,開展小區黨組織引領的多種形式基層協商,主動了解居民訴求,發動居民積極參與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參與監督等。最後,在改造成果的維護方面,提出要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社區居民委員會配合,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參與的聯席會議機制,引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後小區的管理模式、管理規約及業主議事規則。
怎樣最廣泛地動員居民參與其中,就成為擺在治理者面前的課題。從各地的實踐來看,搭建好溝通議事的橋樑,讓居民的聲音“聽得到”“看得見”,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這也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重要基礎。如廣州天河一小區,就成立了以居民為主的建管委,並推選出黨小組長、樓棟長,與街道和居委會等一起向居民徵詢意見,同時採取先做樣板、居民普遍認可後再逐棟實施的方法推動改造,極大地調動了居民的積極性。此外,社會力量在參與提升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的同時,也可以吸納更多的當地居民就業,從而與社區實現良性互動,增強居民的認同感。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關係着千家萬户的切身利益,需要充分地集民意、匯民力、聚民心,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讓發展更有質量,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胡俊)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