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9年4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大方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脱貧摘帽後,大方縣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探索出“一社兩業”鞏固脱貧攻堅新做法、新思路,持續鞏固脱貧攻堅良好態勢。“一社”即大力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以“合作社 農户”的模式帶動羣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兩業”即縱深推進產業革命和加強勞務就業扶貧,實現已脱貧人口的穩定脱貧。
聚焦合作社帶強,提升發展源動力
大方縣以“兩帶三治”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為引領,採取“村級申請 鄉級審核 縣級批准”的方式,建立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287個,其中村(社區)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合作社理事長或法人144人。
制定下發《大方縣貫徹落實產業調整“八要素”全面推廣“塘約經驗”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突出縣級主導作用,指導各鄉鎮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出台《大方縣深入推進“兩帶三治”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規範合作社章程、社員管理、財務管理等制度;出台《大方縣創新新型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工作方案》,推進完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按股分紅”合股聯營利益聯結機制。
全面推廣農村“三變”改革和“塘約經驗”,統籌推進七權同確,整合集體土地面積75萬畝、房屋356座1.4萬平方,山塘水庫26個,量化股份資20萬户7.08億元入股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支持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申報農業產業發展項目、扶貧資金項目95個4909萬元,涉及資金由合作社監事會進行監督管理;培養打造了鳳山鄉銀川村、店子社區等一批示範點,其中鳳山鄉銀川村產業鏈上建支部的做法,得到了省委主要領導的肯定。
整合資源、資產、資金,探索村集體出資、村幹部墊資、吸收社員資金、上級扶持資金、引入第三方投資、企業擔保融資等單一或組合等多種方式結合進行資金籌措,利用好各方資源,傾斜對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依託“中國皺椒之鄉”品牌優勢,實行“訂單農業”,縣農牧頭公司與各合作社簽訂保底收購辣椒協議,實現聯產聯營。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依託辣椒產業,打造連片種植(50畝以上)示範基地243個,種植面積25419.56畝,輻射帶動面積137124.37畝,帶動7.68萬户2.15萬人參加合作社,其中貧困户入社實現全覆蓋。
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3 2 N”工程,突出“菜、畜、果、藥、菌”五大重點產業,做大一產;探索“網絡平台 農户”“專業合作社 散户”等方式做強二產;立足本地農業資源優勢,加大鄉村旅遊等項目開發力度,打造一批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做活三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全縣發展一產的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229個、二產的25個、三產的32個,村集體經濟規模達1.06億元。
聚焦“兩業”帶富,增強脱貧內動力
始終把“兩業”作為打好脱貧基礎、實現穩定脱貧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在脱貧攻堅中補短板、攻堡壘的關鍵作用,把貧困户吸附在產業鏈上,讓羣眾有產業支撐,更好地鞏固脱貧成果。
深化產業革命“八要素”,立足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產業基礎、市場需求和脱貧攻堅等,選擇以辣椒、優質肉牛、獼猴桃、天麻、冬蓀為中心的“菜、畜、果、藥、菌”五大重點產業,組建發展專班,推動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先突破,同時,堅持單品突破與多品發力共舉,帶動其他特色產業良性發展,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制定出台鞏固提升有關文件,明確發展路徑,規劃發展蔬菜57萬畝(辣椒20萬畝)、經果林18萬畝、中藥材13萬畝、食用菌3.5萬畝。種植馬鈴薯40萬畝、青貯玉米10萬畝、大豆10萬畝、皂角6萬畝、高粱5萬畝、茶葉1萬畝及其他特色產業,全力推進全縣農業產業發展“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產業扶貧、產業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
強化技術服務保障,遴選208名專業技術人才和553名“土專家”,組建29個技術服務隊,採取“1對1”“1對N”方式,精準匹配各類專家到村服務,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實現技術團隊全覆蓋,切實轉變羣眾發展觀念和農業發展方式,確保羣眾懂得種、種得好,合作社建得好、能帶富。
抓好農超、農校、農醫、農企的縣內直銷和直供模式,銷售農產品4萬噸,銷售額1.4億元;抓好縣外市場營銷推廣和線上線下銷售平台融合,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為契機,圍繞“黔貨出山·風行天下”行動,依託農工黨中央、各民主黨派等幫扶資源,開展農特產品推介活動2期,幫助銷售大方農特產品8203.5噸;用好“烏蒙農商城”等電商平台,借力千喜鶴集團、江楠果蔬等龍頭企業,搭建“方貨出山”農產品銷售網點57處,推動大方產品搭乘“電商快車”,實現50餘種農特產品網上銷售,年銷售額2.3億元。
精準建立勞務就業扶貧工作數據庫,徹底摸排全縣勞動力底數,強化“大數據 ”比對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動態更新,確保勞動力底數清、就業需求清。全面完善工作體系穩住就業存量,加強對接力度,健全穩就業工作體系,穩定已就業勞動力,減少和避免本地就業勞動力失業及在外務工勞動力迴流。
全面挖掘和收集縣內外各領域用工需求,開發和儲備用工崗位,通過“有組織勞務輸出穩定務工就業解決一批、整合各類公益性崗位和就業見習崗位解決一批、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解決一批、實施重大工程項目解決一批、工業企業吸納解決一批、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實施消費扶貧解決一批、完善安置點服務體系建設解決一批、創新林業資源開發解決一批”的“八個一批”措施全力拓寬就業渠道做大就業增量。
強化政策宣傳,通過張貼宣傳海報、進村入户、微信平台等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引導外出就業,共發放宣傳資料10萬份(次),推送崗位信息3萬條;強化專場招聘,已在9個鄉(鎮、街道)舉辦招聘會,引導有意向務工人員外出務工;強化車間建設,在奢香古鎮和鄉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引進和培育就業扶貧車間38個,解決搬遷羣眾就近就業;強化勞務派遣,分別在廣州市天河區、浙江省寧波市建立勞務協作站,加強輸出管理,確保輸出人員有崗位、有依靠。對無法外出轉移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同時,鼓勵企業、相關協會組織等積極參與就業扶貧工作,吸納貧困勞動力到園區企業、農業產業基地等就近就地就業。(項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