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將戰略重心轉向中俄,從而忽視中東地區,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控制力度越來越弱。
俄烏衝突爆發後,全球能源價格持續飆升。大環境下,美國沒能倖免於難。據悉,油價被稱之為美國的“晴雨表”,油價下跌,總統支持率走高,油價上漲,總統支持率下滑。面對日益增長的油價,拜登慌張不已,他擔心在中期選舉裏失去國會控制權,擔心自己的統治地位不保。在這樣的前提下,拜登只得前往中東,在這裏尋求“一線生機”。拉攏莫迪建“新羣”,強化中東影響力同時打壓中國,印媒:並不在意。
擴張遏制兩不誤
近日,拜登乘坐“空軍一號”抵達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看守總統拉皮德進行會晤。期間,拜登表示,我認為絕大多數美國人,不單單是政府官員,都致力於以色列的安全。對此,伊朗方面直言,拜登此行不會帶來“安全”。按照拜登行程,此後他會訪問巴勒斯坦民族權利機構主席阿巴斯,最後訪問沙特王儲本·薩勒曼。
要知道,拜登“中東之行”熱度極高,外界普遍認為拜登會玩出新花樣。不負眾望的是,近日,拜登與印度總理莫迪、以色列總理拉皮德、阿聯酋總統阿勒納哈揚達成共識,建立“I2U2”四方組織。
據報道,I2U2主要商議內容為能源、科技、交通以及糧食等問題。專家分析道,I2U2只是幌子,美國真正的目的是重返中東,再一次將石油資源緊握手中。
此外,還有分析指出,中國同樣在I2U2考慮範圍中。美國率先搭建“聯盟”,一方面能壓縮中國在中東空間,另一方面能整合印太和中東兩大區域,進行戰略互補。
失敗的中東之行
值得一提的是,I2U2建立完成後,印度媒體彷彿並不在意。尤其是在針對中國方面,印度內部隻字未提。由此不難看出,印度不願因為美國而得罪中國,畢竟中國市場廣袤,發展潛力十足,從長遠角度來看,並不弱於美國。
近期,拜登結束了他為期四天的“中東之行”。此次行程中,拜登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石油增產。然而事實證明,拜登並未取得顯著成效。
美媒報道,拜登沙特之行沒有促成石油增產的承諾,但相信沙特將領導歐佩克+聯盟達成緩慢增產協議。據悉,與拜登會晤結束後,沙特王儲宣佈將原來日產1200萬桶原油提升至1300萬桶。
對此,卡塔爾媒體評價道“此行草草收尾,似乎是虎頭蛇尾,取得的成果少的可憐”。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