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的汽車電動化轉型進程中,德國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歐洲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也是歐洲最重要的汽車消費市場。可以説,德國的電動汽車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歐洲電動汽車轉型的成功與否。
對於電動汽車的發展,德國政府雖然算不上最積極的,但對於汽車電動化轉型也是非常支持的。上一屆德國政府曾通過議案,承諾到2030年將有1400萬純電動汽車上路,以實現降低碳排放的目標。
不過,新一屆德國政府的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Volker Wissing)在日前表示,德國將力爭到2030年讓1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上路。雖然晃眼一看新目標相比此前的目標提高了100萬輛,但請注意,這位新部長將“純電動汽車”改為了“新能源汽車”,這不僅包含純電動汽車,還包括了插電混動汽車。
雖然在總的數量上有所增加,但這1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當中可能有10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餘則為插電混動汽車,這對於整體的減排目標來説效果將大打折扣,這令不少的德國環保主義者感到不安。
綠色環保組織的德國議員Stefan Gelbhaar表示,“我們在聯盟協議中達成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即到2030年至少生產150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我相信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將在這裏取得明確而迅速的進展。”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一直被視為電動汽車的過渡車型,目前也被大多數國家承認為新能源汽車,享受與電動汽車基本同等的待遇,例如購車補助和政策支持等。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插電式混動汽車對於節能和減排幾乎沒有多少貢獻,因為如果不給其外接充電,它的油耗並不比傳統燃油汽車更低,其減排的效果不可控。
德國新部長維辛似乎對於電子燃料的看法也與以前不同,這種可用於內燃發動機使用的合成氣體受到保時捷等汽車製造商的推崇,他們聲稱它相比傳統汽油和柴油更環保,因為它是從大氣中分離出的氫氣和二氧化碳製成。然而,電子燃料的製備卻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節能性值得商榷。
環保主義者對於電子燃料同樣感到擔心,他們認為這些能源應該留給那些不能進行全面電動化的行業,而不是繼續用在汽車上。事實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德國交通部長維辛就表示,電子燃料應該應該留給航運和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