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有人傾家蕩產!揭秘跨境“直播帶賭”
賭博者觀看視頻直播,實時參與境外賭局,身臨其境的“直播帶賭”體驗,刺激着賭徒持續加碼,最終債台高築,傾家蕩產。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出入境不便,一些不法分子將境外實體賭場與國內直播相結合,非法招賭,直播式跨境賭博的黑色產業鏈觸目驚心。
一台電腦、一根網線開啓的罪惡
不法分子承包境外賭場賭廳或在境外架設賭博遊戲機,以網絡直播方式招攬賭客在線投注參賭——這就是近年快速“抬頭”的直播式跨境賭博。
2020年,上海市公安局抓獲一個直播式跨境賭博犯罪團伙。犯罪嫌疑人在微信羣、朋友圈發佈廣告拉人,參賭人員直接聯繫客服,獲得二維碼轉賬賭資後投注。
2019年,蘇州工業園區警方接市民報案,稱一出租屋內有聚賭行為。報案人提供的視頻顯示——一所民房內聚集20多人,都盯着投影屏幕。幕布上,境外“百家樂”賭局正在進行,荷官熟練地派牌,等待賭客下注,屏幕前有參賭者拿出一摞現金遠程下注。
據賭局組織者陸某交代,他此前出境賭博時成為境外賭場的國內代理人。利用境外賭場發放的鏈接和賬號,陸某夥同翁某等人在賓館、出租屋內將境外賭局實時投屏,組織國內賭客參賭。賭客確定下注金額後,翁某等人通過電話與境外賭場聯繫下注,賭資打入境外賭場指定賬户。陸某每週與境外賭場結算,抽成漁利。
蘇州工業園區檢察院檢察官李東山告訴半月談記者,直播式跨境賭博門檻極低,最簡單的,僅需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根網線。在上海一案件中,參賭人員通過客服發送的二維碼觀看境外賭博機實時畫面。
直播式跨境賭博無需出境,卻能讓賭客“享受”到荷官服務、與外國人對賭等體驗。一些賭客深陷其中,單日輸贏達70多萬元,犯罪團伙短短數月即可抽成近百萬元。
半月談記者採訪瞭解到,招賭人員通常瞄準年齡40歲至50歲的男性,本地拆遷户,家中有兩三套房產,保證其能支撐數百萬元的賭資。一位辦案人員透露,在蘇南某拆遷安置房較為集中的街道,近年因居民賭博輸掉的房產達100多套。
手機一換,線索就斷
與出境賭博不同,“直播帶賭”隱蔽性強、組織者易逃脱,且逐漸形成了多種犯罪形式交織的黑灰產業鏈。
一名賭局組織者説:“賭局以直播形式呈現,就算公安人員突襲,我們也能迅速偽造現場。”民警進入陸某賭博窩點後發現,投影設備、賭資均已不見蹤影,現場人員喝茶、嗑瓜子、聊天,彷彿在開“茶話會”。
翁某説,直播式跨境賭博對場地要求不高,賓館、寫字樓、私人住宅都可聚賭,不易被察覺。“我們經常變換地點,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直播帶賭”的真實賭場藏身境外,國內賭點僅靠網絡與其聯繫,一旦東窗事發,不法分子可輕易切斷線索。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掌握直播賬號、密碼的真實代理人往往不在賭博現場,警方查處時較難進入直播平台採集證據。一名參賭人員説:“代理人非常狡猾,只要他換了手機,警方就很難摸清狀況。”陸某一案中,雖然有參與者供述稱開設賭場一個多月,每日賭資上百萬元,但由於缺乏實質性證據,司法機關只能以現場查獲的約11萬元賭資認定犯罪金額,陸某僅被判1年多有期徒刑。
直播式跨境賭博分工精細,境外賭場經由國內代理人招攬賭客的速度驚人。在蘇州工業園區辦理的朱某開設賭場案中,代理人朱某通過口口相傳,微信公眾號、微信羣推廣,朋友圈發帖等形式發展下線,形成“上線-下線-賭客”類似傳銷的人員結構,快速集聚起龐大的賭客羣體。
此外,直播式跨境賭博與洗錢犯罪相互“寄生”。李東山介紹,國內打往境外賭場賬户的資金經多層過濾,依託地下錢莊洗白出境。蘇州曾打掉一個掌握着上百張居民銀行卡的洗錢團伙,一旦客户資金入卡,他們立即組織人員在自動取款機提現,存入指定賬户,整個過程僅需幾分鐘。在蘇州張某等3人開設賭場案中,銀行流水顯示,賭資流入上海一位居民賬户,而該居民以為自己的銀行卡註銷,對此毫不知情。
構建聯防聯控聯打機制
近年來,賭博場所呈現出虛擬化趨勢。業內人士認為,需構建聯防聯控聯打機制,儘快遏制其蔓延勢頭。
基層辦案人員表示,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網站審核,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創建網絡犯罪防範系統,屏蔽網絡賭博信息,嚴肅查處為網絡黑產提供服務的企業、平台。同時,加強反賭宣傳,公佈網絡涉賭犯罪典型案例,宣傳直播式跨境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特點、危害性等,提高羣眾認識。拓寬線索舉報渠道,搭建反賭情報網,鼓勵全民參與反賭行動,設立賭博專線舉報電話、舉報賭博獎勵基金等。
多地檢察機關建議,形成打擊合力,公檢法部門協同作戰,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參與落實國家防控治理跨境賭博活動協調機制,形成打擊合力。
李東山説,有關部門要定期巡查、摸排犯罪高發地區及場所,如賓館、寫字樓、拆遷安置房小區等,並推動國際司法協作,斬斷跨境賭博人員鏈、資金鍊、技術鏈。
洗錢是直播式跨境賭博的“命根子”,多位基層執法人員建議金融監管部門加強監督,及時發現、打擊地下錢莊,嚴控涉案資金轉移。同時,規範居民銀行賬户開設和維護流程,可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將公民金融卡非法使用等行為納入徵信體系。(記者 劉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