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以後 話題】近年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速度非常驚人。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都像雨後春筍般迅速大量地湧現出來。而在30萬元以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這一細分市場中,兩者更是正面剛了起來。那在價格相近的情況下,自主品牌插混和合資品牌插混到底誰更香?體驗過多款插混車型的我,今天就以實際體驗感受來給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裏,自主品牌車型往往只在尺寸上有優勢。但説到空間利用率,合資品牌車型還是非常能打的。但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上,這樣的觀點似乎不完全成立。縱觀國內市場中在售的30萬元以下合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大多都是“油改電”而來。電池的安放成了設計上的一大難題。為了保證車輛的美觀程度,很多合資品牌插混車型都選擇了犧牲儲物空間來獲取放置電池的位置。
因此你可以看到,像皓影和CR-V的插混車型,它們的後備廂內部會有一個明顯的凸起,後備廂的高度受到擠壓。又比如説雷凌和卡羅拉的插混車型,後備廂進深也是明顯“縮水”。哪怕是尺寸更大的邁騰GTE,也會存在這種情況。
相比之下,我們的自主品牌的插混車型,有很多在後備廂容積上都做得相當不錯。像秦PRO和秦PLUS,它們的後備廂就不會給你很強烈的被電池侵佔的感覺。而且後背座椅還支持比例放倒,這點就已經做得比雷凌和卡羅拉的插混車型要好。那到了博瑞eProPHEV和漢DM這個級別的車型,後備廂的儲物空間這塊就更加不是問題了。
試駕體驗過程中,我是可以明顯感覺到我們很多國產的插混車型,在設計規劃之初,就已經考慮如何合理地安放“三電系統”,達到設計和實用的雙平衡。而合資品牌車型則採用了一個相對保守的做法,在保留燃油車原有的車體結構下,掏出一些儲物空間來放置插混系統,從而產出一款新的插混車型。這樣既能滿足新能源的政策需求,同時也比較經濟,不需要花太多的錢去改造或者重新設計生產平台。
從目前的體驗的數款合資插混車型來看,它們在動力輸出的平順性上表現都相當不錯。發動機介入時的動靜都不算大,與電機的配合也還是比較默契的,不會給你帶來很強的突兀感。而像日系那幾款熱門PHEV車型,開起來就真的跟HEV相差無幾。哪怕是在虧電情況下,動力也不會説有明顯的衰減。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合資的插混車型,就是:穩!
説到國產的插混車型,早期做得確實不出色。發動機和電動機的切換會有很明顯的感覺,不管是噪音上,還是説動力輸出上,都會產生一定的落差。但從最近體驗的幾款比亞迪以及廣汽傳祺的插混車型來看,這種情況已經明顯改善,説不上特別順,但起碼不令人反感。
我們更欣喜的是看到像比亞迪DM-i系列的車型,哪怕是在虧電情況下,油耗也並不高,甚至可以和日系的HEV車型一較高下。這對於那些對車牌有剛需,但又缺乏良好充電環境的用户來説是個巨大的福音。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像MG6那樣為性能服務的插混思路。加入了插混系統以後,MG6的動力明顯又上了一個台階。官方還毫不吝嗇地推出一個帶運動套件的性能版車型,以進一步發揮MG6插混車型的實力。對於預算有限,又想玩性能車的年輕人來説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就目前在售的30萬以下插混車型來看,自主品牌車型明顯是更有誠意的一方,也是我更推薦的。它們的空間佈局更加合理,動力總成的科技感也絲毫不輸,重點還保留了配置高這一項傳統優勢。相比之下,合資的插混車型更像是個為政策而生的產品,性價比並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