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投入過億建8萬廁所棄用超5萬個,廁改不能變為政績秀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綜合

八旬村民在-20℃户外用鐵桶如廁,坐便器裝在灶台正對面……近日,新華社報道了瀋陽農村廁改中的種種亂象。當地部分地方的改造廁所存在設計缺陷大、工程質量差、後續保障弱等多方面問題,近5年來,政府投入過億元改建的8萬餘個廁所棄用超過5萬個。

小小廁所,是社會文明的一面鏡子。為了改善鄉村公共衞生條件,助力鄉村振興,近幾年,從國家到地方,都投入大筆資金,推動農村廁改,僅僅一個瀋陽市,2016年到2020年間為此投入的資金就高達上億元。然而,從新華社記者調查的情況看,一些地方的農村廁改,不僅沒有帶來福利,反而給基層添了堵。一個個建好的“尬廁”,真是讓人生氣讓人愁。如此廁所革命,似乎更多成為了一場政績秀。

從媒體報道的信息看,廁改在瀋陽部分農村變味,至少暴露出三個問題:

其一,廁改規劃和建設,沒有做好專業的論證、把關。東北地區冬季寒冷,農村取暖措施相對不足,顯然不宜在室外建廁所。然而,瀋陽農村廁改的前兩年,當地卻把施工方便、造價較低的室外廁所成了基層改建的首選。當民眾反映後,當地廁改又轉到以室內廁所為主,但又沒有提供定期清理糞污等服務保障安排,導致農民常常“用不起”。倘若之前由專業人士把關,進行縝密規劃和科學指導,何至於來回折騰。

其二,農村廁改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理當傾聽民眾的想法,重視每一個人性化的細節。但瀋陽部分農村廁改問題折射出的,似乎沒有更切實際地考慮到民眾需要和感受。由此才導致坐便器裝在灶台正對面、三口之家建了三個廁所、廢棄房屋建廁所等怪象的產生。

其三,廁改的事後評估和監督機制不足。這些問題廁所建好之後,似乎沒有人來管民眾是否用得方便和舒心,許多廁所建好後閒置浪費也沒人管,遲遲沒有啓動相應整改。至於廁改的資金使用,也成為了一筆糊塗賬。據新華社報道,2019年至今,瀋陽農村廁改政府補貼標準為每座室內廁所4500元、室外廁所3500元。但不少村民反映,村裏通知室內廁改補貼僅為1500元,且這錢也有人沒領到。廁改資金下撥和發放的差額到底去了哪兒,其中有無尋租腐敗,恐怕也要打個問號。

在最缺廁所的農村,建了一大批農民用不起、用不舒心的“尬廁”,這顯然是嚴重的資源錯配和浪費。農村廁改是造福萬家的好事,但好事也要認真辦,按規矩辦。對於瀋陽部分農村廁改暴露的問題,相關部門固然需要依據媒體報道順藤摸瓜,展開進一步的調查和追責。更為重要的,還是要完善農村廁改從規劃、建設,到評估、監督的機制,真正將廁改的紅利落實到位,遏制個別基層官員走過場、撈一把政績走人的急功近利思維。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於平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