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當天,鍾米粒在學校與老師學包餃子。 李佩珊 攝
(新春見聞)“洋媳婦”的幸福中國年
中新網銀川2月11日電 題:“洋媳婦”的幸福中國年
作者 李佩珊 張曦文
剁肉、和餡兒、包餃子……2月11日晚上,在短短兩個小時手把手的教學下,來自埃及的寧夏媳婦兒巴斯馬·奧薩瑪(Basma Ossama)與婆婆第一次合作完成了全家人的除夕年夜飯。今年對巴斯馬而言並不一樣,這是她真正融入中國家庭後的第一個傳統中國農曆新年。
笑笑為家人寫“福”字。 李佩珊 攝
2020年,來到寧夏深造8年的巴斯馬不僅完成了碩士、博士學業成為了寧夏大學阿語專職教師,她也在讀博期間認識了現在的愛人,並在相戀3年後甜蜜完婚。“我愛人和我在一起後,發現我越來越開心,每天都樂呵呵的,他就為我起了箇中文名叫‘笑笑’”。
為了幫助笑笑緩解思鄉之情,她的愛人用心去學習埃及的特色菜餚,並通過各種渠道購買埃及傳統服飾。當天晚上的年夜飯裏,不僅有餃子等中國美食,婆婆與愛人也為笑笑精心準備了烤雞、錦葵湯等地道埃及美味。
“我是幸運的,離家千里之外遇到這樣真心對待我的家人。”笑笑坦言,思鄉的情緒在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之下一掃而散。
與笑笑一樣,來自古巴的寧夏媳婦兒李米已經在銀川度過了好幾個新年。“剛嫁給丈夫的時候,完全聽不懂公婆説的寧夏方言。如今,我也可以跟着特定的語境講一口地道的寧夏話了。”今年,李米也為公婆露了一手,一桌美味的年夜飯讓家更加温馨。
笑笑的學生,來自英國的鐘米粒也與寧夏小夥相戀近一年。今年,她被邀請來到男友的家裏過年。“我已經決定一直留在寧夏了,等我結婚那天,我要把英國的家人全部接到銀川,讓他們深入體驗中國的風土人情。”
笑笑告訴記者,她常常在埃及的短視頻平台上分享自己在中國的日常生活。笑笑、李米、鍾米粒都表示她們深深愛上中國文化的同時,願做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一扇窗。“如果只有來到中國親身感受過的人才知道中國文化的魅力,那該多麼可惜。我想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中國文化的閃光點。”笑笑説,“來到中國,收穫的幸福生活是我的財富,我也將一直做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洋媳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