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亮心中的“精神燈塔”——讀《張超 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

撥亮心中的“精神燈塔”——讀《張超 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

  一位英雄人物,就是一座高聳的“精神燈塔”。

  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先行者、獻身我國航母事業的英雄飛行員張超,就是這樣一位英雄人物。他以強烈的追夢精神、實幹精神、戰鬥精神和獻身精神,鮮明立起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榜樣和標杆。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在張超烈士英勇犧牲5週年的日子裏,重讀青年軍旅作家蘇毅所著的我軍掛像英模傳記《張超 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心中的“精神燈塔”再次被作者靈動筆鋒下的英雄故事撥亮,那光照亮了我心海的每個地方,指引着我生命的航船向光輝的彼岸起航。追溯英雄的成長軌跡,張超“堅定理想、強軍報國”的事蹟讓人無比佩服。對於英雄人物的壯舉,一些人往往驚歎於一時一事的壯懷激烈,感動於關鍵時刻的英勇無畏,卻很少探尋其背後的成長軌跡,以致於對其偉大的舉動不乏有“偶然碰巧”的錯誤認知,從而把成就“英雄夢想”原因更多地歸結為“機遇”與“巧合”。殊不知,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機進行模擬着艦訓練時,面對突發電傳故障的戰機,以“4.4秒的生死抉擇”做出了令人讚佩的偉大壯舉。張超的抉擇,絕非一時的“頭腦發熱”,而完全源於紅色基因的孕育、始於崇高理想的引領、成於英雄精神的薰陶。張超出生於人傑地靈的三湘大地,成長於純樸善良的工人家庭,從小就立志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正是因為這樣的環境薰陶,才使得他時刻都把“別人幫咱們的事永誌不忘,咱們幫別人的事莫記心上”作為做人準則,從而在鄰里鄉親心目中留下了優秀懂事的“別人家的孩子”形象;張超從步入軍校開始,心裏就播下了強軍報國的種子,孕育着航空夢、英雄夢,所以在收到部隊航空大學錄取通知書時,便立起了“自己不再是依靠父母的孩子,而是要被別人依靠的軍人”的志向與擔當;軍校畢業後,他毅然申請到部隊一線,到戰鬥前沿,正是因為英雄精神的感召,才發出了“我就是衝着王偉來的”豪邁誓言……從認識張超所有人的評價不難看出,他“一路走來,一路優秀”:當學生,是優秀學生;當學員,是優秀學員;當幹部,是優秀幹部……他“鉚在崗位是顆釘,翱翔海天是隻鷹”,這樣的軍人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義無反顧也就不足為怪了。還原英雄的人生選擇,張超“精武強能、堅韌實幹”的形象令人倍受鼓舞。當下,有人認為“簡便快捷就是王道、安逸舒適就是目標”,習慣於走捷徑、佔便宜、圖舒服,而把吃苦耐勞視為“傻”、把腳踏實地當作“笨”、把精益求精説成“瘋”,不願下苦功夫、細功夫、實功夫。而在張超看來,練就能戰善戰的本領沒有捷徑可走,軍人就應該把軍旅作為無悔選擇、把報國作為畢生追求、把打贏作為最高使命。於是,在3個哥哥接連去世,他不顧父母“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的呵護挽留,毅然選擇從軍;在別人爭着搶着想留校任教,當個職業光榮、工作輕鬆的教員時,他卻婉言謝絕了領導的好意:“我還是想到一線部隊飛戰鬥機!”;在面對馬上可能提拔重用的陸地飛行與風險成倍增加的航母艦載機飛行,他淡定回答:“和浩瀚的天空海洋比起來,一官半職又算得了什麼呢?”為了國家安寧,選擇了與艱苦為伍;為了軍隊強大,選擇了與風險作伴;為了不辱使命,選擇了與挑戰同行。在備戰打仗的征程中,張超像一根擰緊的發條,與時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賽跑。他始終以“時刻準備戰鬥”的衝鋒姿態,雕弓滿月做好各項工作:堅持訓練抓得更緊、訓得更嚴、練得更苦、學得更深;帶頭飛高難科目、帶頭飛複雜氣象、帶頭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以至於“只要醒着,腦子裏就只有飛行”,即便是在業餘時間的球場上,也常常感嘆“最累的不只是身子,還有腦子”。作者正是通過還原張超的“傻”“笨”“瘋”,才讓他“改裝標兵”“精飛標兵”“夜航標兵”等一系列榮譽顯得更加名副其實、更加令人信服。再現英雄的遠大理想,張超“勇闖敢試、超越自我”的精神催人拼搏奮進。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生與死的考驗,最能檢驗一個人的氣節與風骨。尤其是和平年代,很多人對危險職業的話題常常避之不及,更不用説直面生死了。張超把人生理想,定格於象徵大國地位的航母事業,個人生死對他來説早已置之度外。中國人的航母夢,期待了100年,也壓抑了100年。一朝夢圓,舉國振奮。面對師傅戴明盟的“驚天一着”,張超心裏早已燃起了“當一名‘飛鯊’勇士”的信念之火。然而,作為起步較晚的我國航母艦載機事業完全是白紙一張:缺資料、缺圖紙、缺技術、缺規範、缺經驗……一切都是全新領域、全新挑戰、全新開始。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交接入列時,某國上將傲慢地拋出一句話:“中國人即使有了航母,十年內也玩不轉艦載機”,張超呵呵一笑:“你不懂中國軍人的精神,哪能算出中國騰飛的時間?”為了儘快跨進國際“尾鈎俱樂部”,張超開啓了與陸基飛行相比,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精準着艦訓練。數百次的模擬訓練,使張超憑藉頑強拼搏的毅力,實現了從“插班生”到“優等生”的成功逆襲、從“門外漢”到“小超人”的華麗轉身。航母艦載機飛行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面對外軍把艦載機着艦過程比喻成“人為控制的墜機”,張超“把生命抵押給死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邊試飛、邊探索、邊總結,硬是把身體、心理、裝備、技術等每一項數據都飛到了“極限值”,用親身實踐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超常規培養蹚出了一條新路。探尋英雄的大愛情懷,張超“重情厚意、與人為善”的品質使人感動萬分。人民軍隊向來是崇德向善的高地,崇德向善始終是革命軍人的行為準則。然而,長期以來,一些人眼裏的英雄似乎就是個“高大全”式的完美之神,既沒有七情六慾,也沒有喜怒哀樂,更沒有缺點錯誤。這樣的英雄不僅有違其本身屬性,而且不可信、不可親、不可愛、不可學。張超“重情厚意、與人為善”的精神品質與其對人民軍隊的無限熱愛和對航母艦載機飛行事業的執著追求不但不矛盾,而且更加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鐵骨背後是柔情,男兒心中有大愛。張超深懷感恩奉獻之心,以率真陽光、樸實高尚的嘉言懿行,折射出革命軍人應有的精神底色和道德光芒。面對地方的高薪聘請,他堅決反對:“我是在擔負保衞國家的職責,這身神聖的軍裝豈是用錢能買來的”;面對父母的勤儉節約,他心存感恩:“您們在家要捨得花錢生活好,我在部隊餓不着、凍不着”;面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他懂得浪漫:“白色百合和金色石榴,代表着請你‘留’下來與我‘百年好合’!”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張超以自己特有的大愛情懷,塑造着自己的光輝形象:在國家面前,他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在父母面前,他是孝順懂事的孩子;在妻子眼裏,他是值得託付的依靠;在戰友心中,他是地地道道的“暖男”……張超犧牲後,他的戰友付君寫下了這樣動情的詩行:你有一顆大大的心/能裝下全世界/唯獨留給自己一個小小的角落/你有一顆透明的心/沒有一絲塵埃/陽光照耀進來折射出愛的模樣/你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再灰暗的靈魂/也可能在你的光芒中綻放重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22 字。

轉載請註明: 撥亮心中的“精神燈塔”——讀《張超 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