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萬點贊數穩居榜首,超過第二名2萬餘票——在上海市“非遺在社區”示範項目網絡推選活動中,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元宵行街會”從21個項目中脱穎而出。而且,四平路街道還是全市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項候選項目的街道,另一項市級非遺“江南絲竹”也在網絡票選中排名第13,生動彰顯非遺保護在四平社區的活力和生命力。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南絲竹”市級傳承人、大學教授阮弘玩了一把跨界,帶着老老少少一批社區絲竹愛好者,走上抖音,為非遺傳承“直播帶貨”,讓更多網友瞭解、喜愛非遺,成為傳承非遺的新鮮血液,改變目前非遺普遍面臨的傳承困境。
圖説:四平路街道積極推動“非遺進校園”培育傳承梯隊。(四平路街道供圖 下同)
四平路街道擁有兩項市級非遺“元宵行街會”“江南絲竹”和兩項區級非遺項目“瓷刻”“海派布藝”,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元宵行街會”是在四平社區誕生和培育的特色項目,其發端、成長的歷程對於非遺傳承具有相當的可借鑑性。
早在明代,四平社區當時所在的村莊就有正月輪流設祭、正月十五掛燈猜謎、魚龍共舞的祈福傳統。在本世紀初,四平路街道一些社區文化團隊自發利用蘇家屯路這一“上海市十大景觀街”的獨特優勢,在正月十五這天設點表演,很受歡迎。街道因勢利導,2005年舉辦了首次元宵行街活動,並延續至今。
到了近幾年,“元宵行街會”更是聲勢浩大,不僅有行街表演,旁邊的撫順路上還有猜燈謎、弄堂九子游戲、非遺集市等參與性極強的展示活動,特別是2017、2018年的元宵燈會,更是吸引了各區市民逾萬人次紛至沓來。一副立體動態的鬧元宵民俗文化畫卷在四平社區徐徐展開,流傳甚遠。
圖説:同濟大學留學生一起參與元宵節行街表演共同傳承社區非遺。
“元宵行街會”這項非遺具有四平社區“原創”性質,“江南絲竹”則是不折不扣的代代傳承。為把核心團隊近70歲的平均年齡降下來,四平路街道文化中心積極推動非遺進社區、進校園,特別是利用轄區大中小學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動在同濟大學、打虎山路第一小學等校園中培養梯隊,並計劃走出四平社區,面向全市開展培訓,培養更多後備軍。對於兩項區級非遺,一方面將“海派布藝”與同濟大學創意設計資源嫁接,另一方面則對僅有唯一一名傳承人且其年事已高的“瓷刻”,積極發掘和培育接班人,不讓這項技藝失傳。
為推動非遺傳承,四平路街道動作不斷。繼去年底舉辦上海市江南絲竹項目保護傳承基地創建工作動員大會暨上海市“四平杯”江南絲竹進校園中小學生邀請展演活動後,今年,還將改造升級非遺展廳,對非遺進行動態化展示和數字化保存,既讓非遺成果更加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市民面前,也能更好地留存、發揚非遺資料。非遺的生命力在於傳承,這些更接地氣、更“時髦”的方式,將讓非遺的生命力更加勃發。
新民晚報記者 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