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軍事頻道消息,近日俄羅斯駐美大使阿納託利·安東諾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充滿意外地表示,美國和俄羅斯很少在某些具體事務上態度一致,但在關於納卡地區問題上,美俄兩國都呼籲阿亞兩方保持克制、實現停火,回到談判桌來解決相關問題。
安東諾夫強調,雖然美國和俄羅斯在納卡衝突問題上的立場有“細微”差別,但原則上都是為了讓雙方停火,步入和平軌道。安東諾夫還特地指出,美俄兩國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是“令人愉快的意外”。
今年9月底,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這兩個亞洲小國因領土爭端大打出手,雙方都指責對方無故發動軍事行動,隨後實力較弱的亞美尼亞宣佈自己進入戰時狀態,並下達了全國首次總動員。另一邊的阿塞拜疆也宣佈自己進入戰時狀態,進行了部分動員,並對全國實行嚴格戒嚴,戰爭一觸即發。
針對日漸激烈的亞阿局勢,不少國家都呼籲雙方保持克制、冷靜談判,期間還有美俄等大國從中斡旋多次調停。本月9日,應俄羅斯總統普京之邀,亞、阿兩國外長先後抵達莫斯科,三方進行了長達10多個小時的談話,隨後決定從10日中午12時起停火,但停火還沒幾分鐘,雙方又不認賬了,互相指責對方破壞停火協議,納卡地區戰火再燃。數據顯示,僅10月11日這天,“納卡共和國”就犧牲了51名士兵。直到本月18日零時起,雙方同意在納卡地區實現“人道主義停火”。
事實上,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敵對狀態由來已久,自蘇聯解體到現在,斷斷續續已經持續了近30年,但雙方發生衝突的焦點,不外乎一個“三不管”地帶——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
自古以來納卡地區都是一個極度敏感的是非之地,這裏油氣資源豐富,同時地理位置關鍵,然而該地的歷史及歷史遺留問題很大,又有民族和宗教矛盾摻雜在裏面。納卡在阿塞拜疆西南部,和亞美尼亞並無接壤地,但該地生活的人羣主要是亞美尼亞族,名義上也是亞美尼亞在掌管,同時也有不少阿塞拜疆人在此生活。
納卡歷史上也有多個王朝更迭,內部王朝後裔各有矛盾。兩個世紀以前,納卡歸屬俄國,到了蘇聯時期,斯大林將納卡劃給阿塞拜疆社會主義共和國,然而該地大部分是亞美尼亞人,所以時常發生衝突,但在蘇聯的嚴密監控之下,衝突規模並未擴大。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內部混亂,趁着這個機會,關於納卡的衝突再次浮現。蘇聯解體後,納卡進行全民公投脱離阿塞拜疆,然而國際社會卻不認可。
因而納卡就成了阿塞拜疆的一塊“飛地”,然而納卡名義上雖然屬於阿塞拜疆,實際掌控者還是亞美尼亞人,阿塞拜疆對此很不甘心,決心收回納卡的自治權。於是從1988至1994年間多次發動戰爭,直到1994年,在俄羅斯的調停之下,雙方保持了20多年的剋制。期間多次發生開火,死傷不小,但並未演變成大規模衝突。
然而這一輪火力密度卻史無前例,國際社會譬如中國、美國、俄羅斯、聯合國等,紛紛發聲敦促雙方立即停火回到談判桌,然而在一眾停火呼籲當中,土耳其卻公然表態,若阿塞拜疆需要支援,土耳其“義不容辭”。這一言論也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詬病,連北約盟友都開始懷疑土耳其的動機。但考慮到納卡地區的地緣因素和歷史因素,這個地區的衝突並不能單靠武力來解決,恐怕最終還得回到談判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