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之殤:罹難的最小地質調查員為家中獨子

哀牢山之殤:罹難的最小地質調查員為家中獨子

此前發佈的搜救現場。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杜卓濱

哀牢山之殤,蔓延至四川宜賓筠連縣!

隨着四位地質調查員進山最後視頻影像的曝光,儘管所屬單位至今未對外公佈四位原本應該被銘記的名字,但他們的身份信息也逐漸被公眾知曉。11月27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多方信源獲得證實,四位罹難地質調查員,年齡最小的張金榜來自四川宜賓,今年年僅25歲。

哀牢山之殤:罹難的最小地質調查員為家中獨子

中國地質調查局此前發佈的消息。

據家人介紹,張金榜系家中獨子。導致張金榜殞命的直接原因他們還不清楚,單位稱調查結果要以單位的為準。家人和親友們都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給予榮譽。

家中的獨子

出事前幾天還和媽媽微信聊過天

“不知今日,看不見未來!”是父親張林森(化名)此時的狀態,母親羅琴(化名)更是悲傷過度,只能靠打點滴支撐。目前,在親友的陪同下,兩口子仍在雲南,處理兒子的後事。“我記不清楚過來幾天了,就在這裏等着結果。我腦子很亂,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電話那頭的張林森,語音低沉。

哀牢山之殤:罹難的最小地質調查員為家中獨子

4名地質調查員曾在超市購物的監控截圖。

張金榜生於1996年,是家中獨子,也是父母的驕傲。在張林森心中,兒子從小就很獨立,工作能力很強,判斷力很高,從小家人都很相信他。

張林森説,兒子是高中畢業參的軍,在部隊生活五年後,轉入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至今有兩年左右的時間。

“由於離家較遠,兒子回家時間並不多,但常常打電話、發微信,和媽媽非常親。”張林森説,微信裏,兒子喜歡和他們分享生活日常,出事前幾天才給他媽媽發了微信閒聊。

兒子工作上的事,張林森不是很瞭解,也沒有刻意去深入過問。再加上隔的遠,兒子有沒有談戀愛,兩口子也不太清楚。“我們很信任他,相信他有能力解決工作上的難題,處理好生活上的事。”

“我心裏很亂,頭很痛,只能在雲南等着單位的調查結果。”兒子突然走了,對張林森這個三口之家來説,猶如天塌了。在電話那頭,悲傷的張林森不願再提及兒子的過去,只是説希望大家近期不要再去打擾他們。

村裏的驕傲

數十位鄰居赴雲南送他一程

華鄰(化名),從小和張金榜一起長大,既是遠房哥哥,也是近鄰。今年春節和張金榜的見面,竟然成了最後一面。再次見到弟弟時,已躺在了靈柩裏。

22日,聽説張金榜出事了,華鄰隨即和同村好友急忙開車趕往雲南,先後陸續有七八十位親友來到雲南。“我們希望能幫忙做點什麼,哪怕是送送弟弟一程也好。”

哀牢山之殤:罹難的最小地質調查員為家中獨子

鎮沅縣殯儀館。

華鄰等人到達雲南後,都住在了當地安排的酒店裏。25日,他見到了弟弟的遺體。他在現場瞭解到,有關部門已經給弟弟做了屍檢,正在等待結果。

華鄰説,去年春節張金榜回家過年,今年也回家過。因疫情原因,今年回來那次沒能及時趕回單位,在家待了一個月左右。“我們之前就在一起玩了一下,吃了頓飯。”

在鄰居們眼中,張金榜乖巧踏實,是村裏有出息的孩子,走出去的驕傲,他父母平常也熱心善良,和村裏人相處得都不錯。 “不管怎樣他遇難時是在為國家工作。”華鄰説,如今人已經離開,不管是父母還是親友、鄰居,家鄉人都希望後續能給他榮譽。

拮据的父母

出遠門打工想為兒子存點錢

在張金榜的筠連老家,村裏路邊一棟簡單裝修的二層紅磚樓房便是他的家。説起鄰家房屋,年過五旬的李庭(化名)連連惋惜。從親緣關係上,他是張金榜的表哥,但更像是一個長輩,看着張金榜長大。

據李庭介紹,張金榜家庭條件很一般,近五旬的父母靠打零工作為家庭開支,沒有穩定收入來源。張金榜進入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後,逐步改善了家庭情況。“在村裏年輕人中,張金榜是非常優秀的,知禮節,又有很好的工作。”

李庭告訴記者,他和張金榜父親年齡差不多,日常交流也很多,隨着家裏條件的改善,張林森老兩口正籌劃着給兒子存一筆錢,留給孩子結婚用。

很少出遠門的張林森,為了孩子的婚姻,於去年和妻子一起前往外省打工。“他是做泥工的,聽別人説沿海城市工資更高,便過去了。” 李庭説,張林森曾和他談起經濟上的焦慮,“最大的擔憂就是考慮到孩子該結婚了,不存點錢,房都買不起,還怎麼結婚呢。”

找墓地、安慰年邁的外婆、開導父母……這些天,家鄉的親友們在惋惜的同時,仍然在持續熱心幫忙,希望張金榜的家人能堅強地走下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0 字。

轉載請註明: 哀牢山之殤:罹難的最小地質調查員為家中獨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