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媽媽,我們家裏有錢嗎?”“媽媽,這個東西貴嗎?”
我們的孩子們似乎都問過類似的問題,那麼當孩子這樣的問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回答呢?
近期看了《奇葩説》,而這一期的辯論話題正好就是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裏窮。傅首爾辯論的時候笑聲不斷,她提出應該如實告訴孩子家裏的經濟情況,相比於告訴孩子:我們家是有錢,但是這是父母的,不給你花!反過來孩子可能會説:我有的是智商,就是不寫作業。有時候坦坦蕩蕩的自卑好過虛假的炫富,盲目地追求財富。
但笑聲過後細細品味才發現,其實傅首爾的觀點很值得家長們的借鑑。
對於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裏窮,現在很多人都告訴你:別那麼直白告訴孩子,免得孩子內心自卑,要保護好孩子敏感的心。
孩子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脆弱
我們不想告訴孩子實際情況,無非是害怕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害怕孩子自卑。其實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脆弱。
傅首爾調侃説:我兒子十歲,活得像四十歲,他還會安慰我。
所以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家長想得太多,害怕對孩子產生影響,其實家長越是害怕,越是遮遮掩掩,反而不利於孩子內心的成長。
有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內心不夠強大,內心脆弱敏感,其實跟家長有關係,因為家長總是害怕傷害孩子,在家長眼裏,孩子就像玻璃瓶一樣脆弱,當家長認為孩子很脆弱的時候,家長怎麼可能強大呢?
有句話説得很好:不是孩子長大了,你才會放手,而是你放手了,孩子才會長大。
所以説,從這個角度來説,與其瞞着孩子,不如告訴孩子真實情況,孩子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脆弱。
真實情況沒有那麼慘
現在的孩子跟過去孩子不一樣,先不説我們父母那一輩,他們大部分都是捱過餓的,最起碼農村的父母輩肯定都吃過高粱面、玉米麪,過年才吃得上白麪。
就連我們小的時候條件也比現在的孩子差多了,農村出身的孩子,村裏幾乎沒有什麼賣的,玩具都少見。
而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真的好太多了,玩具隨處可見,所以真實情況根本沒有那麼慘,那些所謂的條件差,家裏窮,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虛榮心。
很多父母都在無限制滿足孩子,哪怕父母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買名牌,給孩子塑造一個印象:只要我想要的,父母都會給我!
所以説,其實告訴孩子真相也損失不了什麼放,反而還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告訴孩子理性消費,想要什麼可以通過努力來獲取。
沒錢不代表沒有格局和愛
始終有這樣的觀點,如果父母太在意金錢,孩子可能也會對金錢看得比較重。
我們老家有個鄰居,大爺已經退休很多年了,沒退休的時候,大爺就經常唸叨:我不能把錢都給孩子,以後就得看哪個孩子孝順。
在他眼裏,可能錢才是最重要的,他大兒子也是這樣認為的,大爺一退休就開始跟他大爺要錢,想分錢。
但在一個家庭裏面,錢其實是次要的,親情才是首要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出身農村,依然有着正確的三觀?而有的孩子家境還不錯,但還是會為了cosplay一條裙子就賤賣自己的青春?區別就在於家庭教育。
錢不是一切,而是附屬品,有了錢不一定會開心,沒錢也不一定會過得不好。
最重要就是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我們家相比於有錢人家,的確不富裕,但爸爸媽媽足夠努力,可以撫養你長大。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愛
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嗎?為什麼會這樣問呢?因為有很多父母只是喜歡孩子優秀的樣子,喜歡孩子聽話的樣子。有多少父母會對孩子説:孩子,無論你將來是優秀還是平庸,我都愛你!
父母足夠愛孩子,孩子的內心才會充滿愛和安全感,才不會因為金錢而迷失自我。
總結,當孩子問我們家裏有沒有錢的時候,家長其實不用想太多,真實告訴孩子就行。
對於“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裏窮”,你怎麼認為呢?你會如實告訴孩子嗎?
我是木棉媽媽,也是小學老師,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棉媽,棉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