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是什麼金點子,讓這個不足30人的派出所“管住”了7萬居民的身邊事?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綜合

電動車進樓充電“老大難”問題如何解決?廣場舞噪音擾民困局怎麼破?解決轄區7萬居民的這一樁樁身邊事,對於一個警力數不足30人的派出所而言,是社區治理的“必答題”,更是創新社會治理的“附加題”。

2019年12月以來,依託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上海市青浦區整合公安、城管、市場、網格等職能部門力量,在青浦公安分局崧潤路派出所試點探索城市運行管理“1+X”新模式,有效提升大型居住社區治安防控和精細化管理水平,轄區居民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今年以來,崧潤路派出所轄區盜案同比下降48%,“兩入”盜竊案件實現“零發案”。

崧潤路派出所轄區航拍圖

“1+X”模式

51類非警務類警情“一鍵分流”

“新城一站大型居住社區(以下簡稱大居)城運中心”管理的轄區佔地面積僅5.52平方公里,卻涵蓋43個小區、2個商圈、9所學校,實有人口7萬餘人,其中流動人口3.6萬餘人,而派出所警力不到30人……對於這種“小所管大居”的難度,崧潤路派出所所長孫華心知度明:“這個體量的大型一站式居住社區,靠我們這點警力遠遠不夠。”

“接到你的110報警了,我是大居城運中心第一網格綜合處置隊員王偉,你家樓上漏水的問題我已經反饋城運中心了”在位於崧潤派出所的青浦區趙巷鎮城運指揮中心大廳,大屏幕上實時呈現着一線綜合處置隊員隨身佩戴執法記錄儀傳來的現場畫面,副指揮長項繼萍指派水務和居委幹部上門開展工作。五分鐘後,居委幹部張美鳳也抵達現場,將鄰里雙方帶至居委會調解室和水務人員共同協商解決問題。

“居民的問題能得到快速解決,這都得益於城市運行管理‘1+X’模式建設試點推進”孫華表示:“類似鄰里矛盾、買賣糾紛等非警務類佔據了原先派出所每天80%警情。現在這些警情都能夠‘一鍵分流’至城運指揮中心,再由指揮中心指派就近的一線綜合處置隊員到場快速處置。”

非警務類警情“一鍵分流”至城運指揮中心

2019年底以來,崧潤路派出所和城運中心在轄區實施以“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為平台,組成一支126人的一線綜合處置隊伍,並將城管、市場監管等具備執法資格的各行政執法力量科學、合理分散至各個網格,以塊為主統一處置常見城市運行管理5大領域、32項事件。

“現在城運中心工作人員與崧潤路派出所綜合指揮室民警合署辦公,“7X24”小時全權負責轄區城市運行管理的指揮調度,真正實現了一警受理到底,全部閉環管理。”項繼萍表示。

城市運行管理中心還以派出所警務責任區劃分和居委管轄為基礎,在該所轄區新城一站大型社區設定4個責任網格,並進一步細分為4個以街面為主的管理網格單元和17個以村居為主的管理網格單元,進一步織密管理範圍,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運行管理模式。

此項試點建設打通了鎮城運系統和公安110接處警系統的鏈路,實現全部51類非警務類警情的“一鍵分流”。鏈路打通以來,已累計分流、處置非警務類警情1000餘起,佔總警情的55.4%,分流警情24小時辦結率達97%,羣眾滿意率達99%。

指尖上的互動

“崧潤淘社區”及時感知居民煩心事

今年疫情期間,“崧潤淘社區”迅速推出了“預約口罩”功能,“在線預約、購買口罩”的功能吸引了轄區許多居民主動入駐。今年3月,“崧潤淘社區”的上線拉開了全民共治的大幕,轄區居民在線上就能成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監督者和受益者。

昱華苑小區

“沒想到在‘崧潤淘社區’上反映的問題,這麼快就得到了解決。”今年5月中旬,青浦區昱華苑小區的物業保潔員張阿姨在打掃自己包乾區域時,發現有人連續一周天天將裝有生活垃圾的垃圾袋扔在草坪上。張阿姨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在“崧潤淘社區”社區板塊的“事件上報”模塊將這一問題向轄區民警反映。

“看,就是從這個四樓廚房窗口拋出的,就是這户人家。”崧潤路派出所民警陸超傑帶領一線綜合處置隊員調閲高空拋物監控迅速鎖定了亂扔垃圾袋的住户。陸超傑通過手機查收張阿姨的問題後當日就趕到小區瞭解情況。通過上門調查發現,該房屋租住着附近一家麪館的四名工作人員,而一名女工住在廚房內,為圖省力每天把垃圾袋扔出窗外了事。

昱華苑小區高空拋物監控探頭

城運指揮中心瞭解相關情況後,隨即指令城管執法隊到場處置,並依據《上海市市容環境衞生管理條例》對該女工依法進行處罰,並對其違反《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居住在廚房內的問題責令其立即搬出廚房並恢復原狀。民警也對該女員工亂拋污物的行為開展了法制教育。

“指尖上的社區治理之路,是及時感知居民煩心事、揪心事的走心之路,是利用移動互聯技術服務羣眾的科學之路,也是詮釋社會治理‘共治善治’的創新之路。”趙巷鎮黨委副書記沈健説道。

結合城市運行管理“1+X”試點,崧潤路派出所依託“淘安網”建立“崧潤淘社區”。通過前期進社區擺攤推廣、入户防範宣傳、小區出入口張貼海報、邀請上海芭蕾舞團開展高雅藝術進社區等線下推廣活動,目前已有4.1萬轄區用户入駐線上社區,佔轄區實有人口的67.6%。

線上的“崧潤淘社區”平台

轄區居民通過掃碼關注註冊的方式登記加入線上社區,通過該線上平台的“社區互動”“事件上報”“防範宣傳”“社區公告”和“便民指南”等功能,開展線上人口、治安、社區等管理,逐步實現自防自救、互幫互救、公助公救、梯次遞進的全民安防模式。

截止6月底,已經累計收到轄區羣眾上報的各類線索235條,其中92條包括環境污染類、物業管理類、噪音擾民類等線索,通過城運指揮中心分流至相關管轄部門處置,實現了所有線索百分百處置、反饋。

智慧裝置助力

向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説再見

電動車上樓、充電一直是困擾小區安全管理的棘手問題,但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有了解決方案。

“滴滴滴滴……”家住昱芳苑的張先生下班回到小區,剛一坐上電梯,就聽到的警報聲響起,電梯門也一直不見合上。與此同時,小區消防控制中心也同步觸發了梯控報警裝置,保安來到張先生面前勸説道:“電梯安裝了梯控預警系統,識別到您將電動車推進電梯並觸發報警。電動車不能上樓充電,請您配合!”

電動車進入電梯觸發“梯控”報警

去年6月,由於轄區小區樓道里停放電瓶車飛線充電的現象很嚴重,存在重大案例隱患,不斷有羣眾在“崧潤淘社區”上留言反映這一問題。

“何不在電梯裏安裝一個感應報警裝置呢?”所長孫華急中生智,並迅速在秀景苑進行試點。“但居民的電動車停到哪裏?充電怎麼辦?”隨着而來的這些問題也在孫華眼前浮現。於是,配套的“地網”建設項目應運而生,成功將小區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場改造成包括充電、監控、消防在內的一整套“地網”工程。

秀錦苑的試點成功後,今年4月,昱芳苑正式鋪開。兩個多月過去了,小區居民從剛開始的不太理解,到後來的慢慢習慣,再到現在的完全接受,很多人都覺得比推上樓方便安全多了。

“地網”工程

“地網、梯控建設極大降低了小區的安全隱患,同時小區物業費收繳率也得到了提升,實現了派出所、物業和居民的三方共贏。所以,今年下半年,這項措施將在轄區其他動遷小區逐步進行推廣。”孫華説道。

崧潤路派出所通過推動轄區小區安裝地下空間監控、防範高空拋物監控和預防電動車上樓充電的梯控系統等項目,有效提高了轄區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已試點的小區,“盜三車”和地下空間始終保持盜竊“零發案”,小區內的高空拋物、樓道內亂拉充電線等亂象越來越少,市民羣眾生活更加安心、放心了。

部門聯動化矛盾

被調解者搖身成為社區治理參與者

在位於西油墩港路秀澤路路口西側的環城水系綠化帶裏,一到晚上就一片“歌舞昇平”,以張阿姨為首的廣場舞團隊跳完,龍先生帶領的交誼舞團隊就接着跳,誰也不影響誰,現場氛圍既熱鬧又融洽,不時引來路過的居民駐足圍觀。

但就在不久前,就是這兩隊“人馬”為了搶“地盤”,天天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肯讓着誰,還兩度鬧到了派出所。經民警調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大家達成一致:18:30至19:40,由廣場舞團隊跳,19:40至20:30由交誼舞團隊跳,之後,雙方就再也沒有因為場地的原因吵過架鬧過矛盾。

轄區裏的廣場舞場景

在孫華眼裏這起看似簡單的糾紛,調解完成後源頭性問題沒有得到有效妥善的解決。轄區因廣場舞引發的噪音擾民、糾紛時有發生。作為社區治理的組織者,如果能將轄區所有舞蹈團隊的時間、地點統一規劃,那這些警情肯定會大幅度減少。於是,她立即找到網格中心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在城市運行管理“1+X”模式大背景下,派出所與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聯動實現了無縫銜接,合作變得更加緊密高效。網格中心負責人聽了孫華的建議,非常認同,當即決定由他們牽頭各居委會開展一次排查摸底。為此,派出所專門安排了4位民警會同居委幹部、網格中心工作人員對熱衷於廣場舞的居民進行排摸,並主動上門開展工作。

廣場舞隊伍簽署告知書、承諾書

“這是你的聘書,希望你可以多參與我們社區的治理工作。”廣場舞領隊們紛紛收到聘書,搖身一變成為了社區治理的參與者。

如今,已有20多支廣場舞隊伍完成了告知書、承諾書籤約工作。通過統一規劃,對各隊伍活動場地、使用時間以及音響音量都進行規範。與此同時,部分廣場舞領隊也被逐步吸納進了轄區志願者、樓組長隊伍,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和鄰里矛盾糾紛化解,就連廣場舞伴奏音樂的歌詞也被改編成了防範宣傳口號,無形中提高了路過的羣眾和跳舞大媽們的防範意識。居民晚間舞蹈時間更加規律、不同團隊間的關係也更加和睦融洽。廣場舞大媽們也如約在20:30前早早結束廣場舞,噪音擾民警情明顯下降。

崧潤路派出所通過“1+X”“一網統管”試點工作在日常矛盾糾紛的小事中發現新問題、尋找新機遇,緊緊依靠羣眾、組織發動一起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確保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處置得好。在解決民生難題中不斷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