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箭軍某導彈旅在夜間微光條件下組織山區實戰化背景下的導彈攻防戰演練,導彈發射車在山路上靈活機動,多型導彈亮相。
本次演練中,官兵們都頭戴小型LED燈進行演練,有趣的是其中出現了好幾種不同的形狀,似乎不是制式的,本次演練中還出現了受生化武器襲擊的特情,因為防護服穿戴不及時戰損多名官兵,有的士官身兼多職依然順利完成了導彈模擬發射。本次演練中由指揮、通信、發射、伴隨保障等數十台特種車輛組成的編隊,向預定地域開進。夜暗條件下,駕駛超長超寬的特裝車在狹窄道路上行駛,對駕駛員的駕駛技能、心理素質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達發射陣地後,設備展開、通信聯調、導彈測試等工作同步展開。各專業班組成員藉着微光密切協同配合,導彈迅速起豎,靜待“點火”指令。
在本次演練中一共出現了四種不同的導彈,包括東風11A、東風15B、東風16、東風26導彈。從東風-1到東風-5,命名規則是按順序來,從90年代開始,我國的彈道導彈開始以東風+發動機級數+數字編號+改進編號來命名。單級火箭發動機彈道導彈中,東風-11導彈是編號1的型號;東風-15是編號5型號;東風-15B是編號5型號第二批次改進型;東風-16是編號6型號。兩級發動機彈道導彈中,東風-21導彈是編號1的型號,東風-26中遠程導彈是編號6的型號,三級發動機彈道導彈有東風31,只有東風41(三級發動機)和東風100(戰略巡航導彈)不按規則玩。
本次展示的型號識別特徵還是很明顯的,東風11A採用的是兩側框架式的導彈固定架,東風15B則採用的是底部抬起式固定架,車後部還有能夠合攏的上蓋,前兩種導彈的尾翼需要人工安裝。東風16採用導彈上蓋加下部彈殼型固定架的形式,先打開上部的上蓋,下部彈殼型固定架隨導彈起豎後再放下,導彈外形像個大號子彈。東風26導彈採用頭部上蓋加上後部導彈發射筒的形式,發射時上蓋打開導彈發射筒起豎,前三種導彈是熱發射,而東風26是冷發射。
東風11A
東風15B
東風16
東風26
這幾種導彈射程能夠相互銜接,東風11A射程300-600千米,東風15B射程600千米,東風16射程1000-1500千米,東風26射程3000至4000千米。東風-11A、東風-15B屬於第二代戰術彈道導彈,可以在再入大氣過程中進行拉起減速,然後利用空氣舵,在下墜過程中調整自身軌跡,從而實現精確命中。東風-16導彈屬於第三代戰術彈道導彈,再入速度可以更高,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抗電磁干擾能力強,且搭載機動式彈頭和變質心機動方式,可躲避各種反導手段的攔截,東風26則採用“水漂”彈頭技術(雙錐體機動再入彈頭),具備精確制導能力和有限的反艦攻擊能力。這幾種導彈都具備末制導能力,打擊精度都非常高,還採用了複合制導方式,抗干擾能力強。後兩種導彈可能攜帶了更為精密的制導系統,相對封閉的導彈艙可以提供更為精確的温度、濕度控制,確保導彈的可靠性。
隨着實戰化訓練的步步深入,火箭軍克服了敵方襲擾、複雜環境以及不利發射條件的干擾,在不斷加強練兵力度,提升戰鬥力。作為對強敵最為有利的威懾手段,大國常規長劍隱藏在崇山峻嶺間,不出鞘則已,一出鞘,就將劍指關島,用真理讓強敵好好冷靜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