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歡美好而長久的東西,一直希望文字能治癒孤獨,如果我的文字曾感動你,請點上方的關注,一起走下去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無心情語
現代人普遍是孤獨的,所以來形容現代人孤獨等級的標準很多。比如:微信通訊錄裏成百上千的聯繫人,想説話的時候卻找不到一個可以撥通的電話;一座城市燈火輝煌,卻沒有一盞燈是為自己而亮;自己連續一個月沒有發朋友圈,卻沒有一個人問問自己,有沒有事。
因為人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每天都有人消失在社交圈裏。大概能量是守恆的吧,所以每天也都有人進入你的社交圈。我們習慣了人來人往,也終於在成長中明白,沒有人會一直陪着自己。
我的朋友圈裏有一些温暖的人,每天都會發一些勵志的、或者温暖的話語。但是有一天那個人突然不發朋友圈了,我像是失去了一律陽光,但是我和她並沒有深交,所以也絕不會去問她的近況。
但是我明白,一個人突然不發朋友圈了,其實一般只有3個原因。
一、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小時候希望遇到一個人,我不用開口,只要站在他面前,他就懂得我所有的欲言又止;長大了以後,再沒有這種奢望,但是希望我認真表達的意思,有人能夠聽懂。
即使沒有哪個能聽懂你所有話的人,我們還是對這個人間抱有美好的願意,所以才把那些瑣碎的日常,那些快樂或者悲傷的瞬間分享在朋友圈裏。期待着哪怕有些人不懂,但有些人能懂。
但是,當經歷過無數的誤解、傷害、猶豫、懷疑以後,我們終於明白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就像抑鬱症患者,已經把頭放進了繩索裏,看客也不過以為他是在盪鞦韆。
快樂分享錯了人被當作一種炫耀,悲傷分享錯了人被看作一種矯情,温暖分享錯了人被當作毒雞湯。還有那些領導同事的分組,那些到底誰可見、誰不可見的設置,萬一點錯了,都是一場不小的災難。
最後真正明白,我們的柔軟和真實,分享出來,不是為了被質疑、否定和圍觀,而是為了能有人看到,然後温柔地接住我們的疲憊。
可惜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孤獨才是常態。悲傷説出來矯情,倒不如好好睡一覺;快樂説出來炫耀,倒不如獨自享用。不去打開的朋友圈,時間長了,也就真的不想再打開了。
二、想去分享一切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
有時候你的喜怒哀樂只為一個人而動,所以你的朋友圈也只是為了一個人而發。
你想讓他看到你的世界,瞭解你的生活,感受你的心情;再卑微一點,你只想讓他給你點個贊,知道他還存在於你的世界裏。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個人,你有跟他分享一切的慾望,卻沒有隨便聯繫的身份;你想把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告訴他,卻害怕他其實根本不關心這些。
你的朋友圈既是分享,也是試探。既然是試探,就一定會有失敗的時候。
堅持得久了,你慢慢就沒辦法騙自己了。他對你的精心編制的朋友圈視而不見,不是很忙,也不是高冷,他的點贊會出現在你們的共同好友裏。其實他只是對你漠不關心而已,這種忽視發自內心,毫不掩飾。
他對你的喜怒哀樂充耳不聞,你説自己去看病,醫院的人真多,他卻點了大大的贊;你説手指被門夾了,他卻説“腦袋幸好沒被夾”。
真正關心你的朋友卻私信問你“生了什麼病,傷得嚴不嚴重”,這時候你就知道,自己在朋友圈所有的努力,都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所以那些突然收起自己熱情和温暖的人,那些突然就不發朋友圈的人,只不過是知道,有些人根本不必追。
三、想説話的人就在身邊
看過一句話很温暖:
再也沒有發過那些看起來很喪,別人也不知所云的朋友圈了,因為想説話的人就在身邊。
誰都知道,發消息不如打電話,打電話不如見面。你在朋友圈説“今天的天氣真好”,也許只是想讓喜歡的那個人點個贊;你把天空的照片私發給他,那麼你們多半已經在一起了;如果你們在同一片天空下,那你們什麼也不用説。
日記、説説、朋友圈產生的根源,都是那些無處安放的情緒,要麼化作了枕頭上的淚水和嘴裏的嘆息,要麼就成了鍵盤上跳動的字節。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可以隨時見面説話的人,那麼委屈可以埋在他懷裏哭訴;失落可以靠在他肩上找依靠;你所有的不安、疲憊都可以通通説給他聽。
你不再需要朋友的點贊,陌生人的安慰,重要的人就在你身邊,聽你説話,接住你的疲憊,温暖而踏實。一個温暖的人,就不需要再去烤火了。
寫在最後的話:
其實無論你是什麼原因告別了朋友圈,都是一種成長。孤獨教會我們獨立;失落教會我們強大;陪伴教會我們理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