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自蘇聯的T-30坦克誕生以來,差不多已經有了79年的歷史了,礙於某些原因該坦克一直默默無聞,其光芒被“前作”T-40和“後作”T-60所掩蓋。由於蘇聯的坦克命名規則非常複雜,所以T-30坦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被稱作是T-60,而且在1941年的蘇德戰爭中,大約有6000輛T-30的“後作”T-60參與作戰,為蘇軍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

在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聯的坦克生產計劃被暫時更改;重型的KV-4和KV-5坦克生產被擱置到1941年8月。而體積更大、裝甲更厚的KV-3坦克生產線也從列寧格勒轉移至了車里雅賓斯克州。新型的水陸兩棲T-40坦克同樣逃不過被叫停的命運;1941年6月25日蘇聯頒佈SNK法令(Советнародныхкомиссаров),旨:莫斯科的37號奧爾忠尼啓澤工廠(Ordzhonikidze)停止生產T-40坦克和T-20履帶裝甲車;然後開始計劃在兩個月內生產T-50坦克,T-50的各種配件來自莫斯科周邊的50多個工廠同時製造,組裝則由37號奧爾忠尼啓澤工廠負責。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37號奧爾忠尼啓澤工廠的內部生產線

雖然,37號奧爾忠尼啓澤工廠的管理層很認真地對待T-50的生產,而且還開始計劃未來在T-50的底盤上開發更先進的坦克殲擊車,但事實證明,該工廠並不適合生產T-50坦克。值得一提的是,37號工廠之前一直是生產履帶裝甲車,而T-50坦克的生產顯然不像裝甲車那麼簡單。所以37號工廠的設計師們開始策劃一種“低配版”的T-50坦克,1941年7月工廠設計師納阿斯特羅夫(NA Astrov)和工廠副總裁阿庫寧(Akunin)偷偷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內容大概是:37號工廠不可能完成T-50坦克的生產,所以他們建議在T-40坦克的底盤上研製一個全新的小型坦克,以提高製造成本和生產效率。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37號工廠之前生產的履帶裝甲車

斯大林看完信中的內容後欣然同意了,第二天就派坦克委員會的副主席V.A.Malyshev前往工廠進行實地考察。後來經過多部門協商,T-40坦克的生產終於獲得了批准,並由37號工廠負責,而T-40坦克的命名也延續了之前的T-50坦克,被稱作是:T-60坦克。同年7月17日,坦克委員會正式向37號工廠下達了命令;要求在12月底之前生產1600輛坦克,在8月底之前生產150輛,同時立即停止其他坦克的生產線。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落入德軍手中的T-60坦克

三天之後,坦克委員會再次發佈第二條命令;要求生產1萬輛T-60坦克,而37號工廠負責3500輛。因為任務過於繁重,37號工廠再次簡化T-60坦克的設計,也就是説T-60坦克有“標配”和“低配”兩種型號,而標配的生產數量最多,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T-60坦克。“標配”和“低配”兩種型號都是基於T-40坦克的底盤而建造的,除了主炮以外,其他地方都不一樣。

當坦克委員會了解到T-60還分為低配和標配兩種型號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任何意見,考慮到坦克的生產任重而道遠,這種做法未必是一件壞事。甚至於坦克委員會還把標配版的T-60坦克編制為“030”,低配版的T-60坦克編制為“060”。而為了防止混淆,編號為060的坦克配件直接從T-40上移植過來,這樣又可以節省一道麻煩的生產工序。為了進一步把兩種型號的坦克區分開,蘇聯坦克委員會再次把編號為“060”的坦克重新命名為:T-30,並在1941年8月初首次亮相。第一輛T-30坦克的註冊號為:13766,在8月31日,蘇聯第8坦克旅就收到11輛T-30坦克。

T-30從外觀上看和T-40兩棲坦克非常相似,但是一些水上驅動設備被移除;裝甲的厚度增加到了20毫米,而且厚度均勻不像T-40一樣“首厚尾薄”。原來的T-40坦克前部只有一個牽引鈎,而且很容易斷裂,所以這次的T-30坦克上使用的是兩個牽引鈎。計劃中T-30坦克使用的是DShK和DT機槍,但是因為DShK工廠的生產供應不上(每個月只能生產幾百挺),所以只能尋找其他武器來替代。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關於T-30坦克的牽引鈎設計藍圖

1941年7月23日,蘇聯國防部人民軍政委馬歇爾·庫利克(Marshall Kulik)召開緊急會議,討論T-60坦克(包括T-30等,同一時期生產的坦克)武器供應不足的問題。此等情況下DShK機槍肯定是無法使用了,好在坦克委員會很快找到了20毫米的ShVAK加農炮作為替代方案。7月26日,T-60坦克已經完成ShVAK加農炮的安裝;8月7日,T-40坦克也成功安裝了ShVAK加農炮,並在同一時間進行射擊測試。ShVAK加農炮的穿透效果比之前DShK機槍更高,且威力更大;時至今日,第一輛裝備ShVAK加農炮的T-40坦克仍然保存在俄羅斯的愛國者坦克博物館內。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試驗中的T-40坦克,上面安裝的正是ShVAK加農炮

因為ShVAK加農炮都安裝到了T-60和T-40坦克上,所以後來的T-30坦克又面臨沒有武器可用的問題。最終37號奧爾忠尼啓澤工廠和DShK工廠達成合作協議,在1941年9月1日之前成功交付了289輛使用DShK機槍的坦克,到了10月1日又交付了300輛。其實早期生產的T-30坦克甚至可以和T-40坦克一樣在水上行走,但並不是全部的T-30都有兩棲功能。比如在1941年8月份,奧爾忠尼啓澤工廠就生產了25輛沒有兩棲功能的T-30,不過這一些坦克的尾部都帶有四葉片螺旋槳和雙航向操縱舵。而這批T-30坦克雖然不具備兩棲功能,但是後來同樣被歸類到T-40坦克陣營中,具體命名為T-40S坦克。有趣的是,這些坦克在工廠裏被稱作是T-30,在蘇軍中被稱作是T-40S坦克,其中至少有5輛服役於蘇聯第42坦克團。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蘇軍第42坦克團服役的T-30坦克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裝備DShK機槍的T-30坦克在莫斯科附近進行射擊測試

1941年10月上旬,大多數的T-30坦克基本已經成型,科洛姆納的庫伊比斯科夫(Kuybyskev)工廠開始運輸這些裝甲更厚、沒有後艙的坦克車體。由於這個版本的T-30已經不需要具備兩棲功能,所以坦克前部的兩個牽引鈎也從正中間移到了外側,後部牽引鈎的位置也比之前更低,裝甲從13毫米也增加至了20毫米。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早期的T-30坦克牽引鈎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不具備兩棲功能的T-30坦克

T-30坦克在莫斯科完成組裝時才真正接近於計劃中的形狀,此時20毫米的TNSh機炮也已經生產了一部分,不過仍然只能裝備63輛坦克。1941年9月份,37號工廠生產了200輛T-30坦克,10月份又生產了140輛;但是有3輛坦克的裝甲出現裂縫,所以被當作訓練坦克來使用。後來T-30坦克被分配給蘇聯的10個坦克營,第151和152坦克營各分配到10輛,另外還有25輛T-30坦克底盤被改裝成M-8火箭發射器。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在莫斯科附近使用TNSh機炮T-30坦克

有消息稱:蘇聯的T-30坦克只生產了335輛,但是這個數字只包括在莫斯科生產的和被改裝成M-8火箭發射器的。事實上,T-30坦克的生產數量遠不止此,後來好幾個工廠搬至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所以在坦克的數量統計上造成了很大的疏漏。

1941年10月9日,蘇聯坦克委員會發布工廠遷移法令,旨:37號、KIM、波多利斯克、科洛姆納等坦克工廠必須遷移至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此次大遷移,可能是蘇聯軍方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莫斯科淪陷,坦克的生產線落入德軍手中,那麼蘇聯將難以扭轉敗局,所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把坦克工廠保留下來才是蘇軍制勝的關鍵。

坦克生產線集體遷移至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後,這種“集中式”的工廠讓供應鏈變得更加快捷,每條生產線都能以最快的速度來提高生產效率。到了1941年11月,37號工廠已經生產了50輛T-30坦克,12月又生產了200輛;到了1942年1月產能差不多達到每天12輛,1月20日全部完成組裝。當T-30坦克完成生產後,37號工廠下一步準備生產T-60坦克,但是因為遷移工廠時只帶了T-30坦克的底盤,所以T-60的生產也只能被擱置。

1942年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一輛T-30坦克和T-38坦克在進行試驗

由於T-30坦克已經取消了兩棲功能,所以37號工廠開始把20毫米的裝甲安裝在坦克的後部,直到預先準備好的裝甲用完為止。在1941年12月,37號工廠組裝了22輛T-30坦克,因為TNSh機炮還是供應不上,所以有5輛坦克使用的是DShK機槍。同一時間,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第一批生產的坦克參加了同年的閲兵遊行,因為命名順序的錯誤這些坦克被標記為T-60,但實際上這些坦克是T-30。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和在莫斯科生產的坦克最大的區別就是車輪不一樣,在1941年8月之後生產的車輪是直接使用放大版的T-20履帶裝甲車的車輪,然後開始在“060”型坦克上測試,但是因為數量太少,真正安裝到T-30坦克上的沒幾個。

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生產的T-30坦克裝甲焊接比較粗糙,裂縫也比較大,註冊號也和原來不一樣。早期的T-30坦克有4位數的註冊號,比如愛國者公園內的T-30坦克註冊號為:3025;這也直接證明這輛坦克是在1942年1月上旬之前生產的,而且應該是生產於莫斯科附近的工廠。而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生產的T-30坦克除了註冊號不一致以外,坦克都統一標配無線電,且製造工藝也更加成熟,坦克的裝甲比之前的更加牢固。

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之間,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生產了200輛T-30坦克,其中有101輛是根據坦克委員會的要求在前面添加了一塊附加裝甲。而這一批坦克最後一次參戰是在1944年的“卡累利阿戰役”中,服役於蘇聯的第九坦克團,其中有一部分T-30坦克被芬蘭軍隊摧毀。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1944年的“卡累利阿戰役”中被芬蘭摧毀的T-30坦克

第二個生產T-30坦克的廠家是庫比雪夫工廠,在1940年10月時,蘇聯坦克委員會命令其搬遷至基洛夫(Kirov)地區。同年11月和12月之間,該工廠一直在忙於搬遷的繁忙工作中,直到了1942年才完成全部遷移,而新工廠的名字也改為:“庫比雪夫38號工廠”。該工廠由魯賓基克(Rubinchik)負責,此前他一直擔任科洛姆納工廠的首席設計師。

庫比雪夫38號工廠準備就緒後,在魯賓基克的領導下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炮塔。該炮塔可以安裝到T-30和T-60上,炮塔的重量為311公斤,裝甲厚度達到22-24毫米;實驗過程中,使用DShK機槍在100米的距離內無法擊穿;所以該炮塔不僅更加堅固,而且更易於生產。9月29日庫比雪夫38號工廠已經生產了14個新型炮塔,並立即送往37號奧爾忠尼啓澤工廠進行全面組裝。但是同一時間,37號工廠遷移至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後,新炮塔到底是留在莫斯科還是一同遷移至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庫比雪夫工廠完全有能力生產完整的坦克車輛,在還沒有搬遷之前該工廠曾經生產過10多輛各種類型的坦克。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庫比雪夫38號工廠負責生產T-60坦克,憑藉之前的坦克製造經驗,該工廠在頭一個月就生產了200輛T-60坦克,其效率和37號工廠差不多。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庫比雪夫工廠生產的T-60坦克

在1月份生產了200輛坦克之後,庫比雪夫工廠的T-60坦克生產線被軍方叫停。之前生產T-60是前文中所説的編號為“030”的坦克,而此時軍方對該坦克的需求不大,所以2月份,庫比雪夫工廠轉而生產編號為“060”的T-30坦克。庫比雪夫工廠的T-30坦克和37號工廠的坦克差不多,只是前者生產的坦克註冊號改成了三位數。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34 字。

轉載請註明: 被忽視的蘇聯T-30坦克,因為命名錯誤而不為人熟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