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達措國家公園這些年: 鳳凰涅盤 “顏值”與“內涵”齊飛
户均年收入增加到10萬元、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達到43.7億元、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保護……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的雲南迪慶普達措國家公園,“裏子”與“面子”並重、“顏值”與“內涵”齊飛,讓各地遊客真切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生態之美、民族之美、和諧之美。
位於滇西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的普達措國家公園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2008年以前的自主開發階段;2008年—2015年國家林草局指導下的地方政府主導建設試點階段; 2015年至今國家層面主導的體制試點階段。三個階段折射反映了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從無序到有序、生態旅遊從粗放到規範、生態環境保護由弱到強、社區民生由貧困到小康的巨大轉變。
迪慶於2007年6月依託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通過制定“一園一法”、編制總體規劃,依法依規開展建設管理。隨後,雲南省制定出台了全國大陸首個國家公園地方性法規《雲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確定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
2013年,中央正式做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戰略部署。2015年,雲南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普達措與北京長城、湖北神農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錢江源、等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一同站在了體制試點的新起點。
對照新要求、新任務,普達措國家公園面臨着“打碎了掰開了重新再來”的巨大挑戰,對基本成型的模式破舊立新,對已經形成的利益格局重新分配,重整旗鼓再出發,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隨着體制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雲南省政府印發了《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重點任務分解方案》,明確理順管理體制等12項重點任務和完成時限,並具體分解落實到責任部門。2020年2月,省委編辦正式批覆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劃歸省林草局垂直管理,明確了省林草局對國家公園範圍內各類自然保護地、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綜合執法等多項職責。
秉持“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自然遺產”的理念,普達措國家公園在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141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將保護面積擴大到602平方公里,把更大範圍的森林、濕地、草甸、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地質遺蹟、傳統民族村落等納入保護區域。及時修編《普達措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合理劃定核心保護區與一般控制區。制定產業准入清單,及時關停公園範圍內的尾礦庫並開展生態恢復。
通過國家公園建設,數千名原住居民保護意識普遍提高,從“要我保護”轉變為“我要保護”,他們參與到生態管護、巡護監測工作中來,為訪客提供環衞、解説、餐飲等服務。遵循嚴格保護、適度利用的原則,普達措國家公園走出了資源有效保護永續利用的新路徑。
監測表明,從2006年建立至今,普達措國家公園未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空氣質量保持一級,生態系統健康穩定。遊客隨意出入、人馬任意踩踏、管理粗放無序、社區發展落後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中甸葉須魚、黑頸鶴等珍稀物種棲息地得到恢復,種羣數量穩定增長。
2016年以來,普達措國家公園利用中央預算內保護利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濕地保護與恢復資金共計1.1億,新建了175公里的巡護步道及生態棧道、3個管理站、4個觀景點、31個休息點、352塊標識標牌,實施了2萬餘畝的封山育林和植被恢復,建設了資源監控平台,完善了界樁界碑、安防監控、森防監控、污水處理等設施;組織60餘名專家歷時半年完成了10個專題科學考察,全面掌握普達措國家公園範圍內的重要自然資源本底和生態狀況,完善了特許經營、生態補償等10餘項機制與制度研究;吸引社會資本2400餘萬元建設了免費開放的科普宣教中心,改造建設自然教育基地;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林科院、雲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建設野外科學生態站、草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