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調查顯示,全國近視人數有近4億人,我國人口近視發生率為33%,佔世界第二位,並且每年近視眼還在以6%的速度新增。
我們能看到這個世界,於是就肆意揮霍着眼睛,即使近視也不以為意,覺得還有眼鏡,殊不知,我們習以為常的光明在有些人看來是奢望。
看過《天堂的顏色》這部電影的人,內心對此一定會有所觸動。
這是一部老電影,1999年上映,由伊朗著名導演馬吉迪.馬吉德導演。伊朗電影很擅長從孩子的角度去講述一個個樸素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8歲的穆罕默德是個盲童,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裏,儘管如此,他在盲人學校依然認真學習,他渴望學到更多知識。
暑假來臨,孩子們都欣喜地被家長接走了,只有默罕默德還在苦苦等待,等待中,他聽到鳥叫聲,便尋聲摸索到一隻掉落的幼鳥,他摸索着爬上樹將鳥放回鳥巢,逗弄着鳥。
父親終於來了,卻和校長商量想把默罕默德留在學校,商量未果後不得不帶穆罕默德回家,然而默罕默德卻不知道這一切,他牽着父親的手很高興,和父親一路回家,沿途中,他用手感受着風,感受着水流中的石頭,感受着樹木,感受着花草。
回到家後的穆罕默德過得很開心,他和兩個妹妹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感受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他還自己做了髮卡送給奶奶,用收集的瓶蓋做了項鍊和明信片送給妹妹。他撫摸着妹妹光滑的臉龐為妹妹長大而欣喜,他撫摸着奶奶的滄桑的臉龐為奶奶老去而傷感,穆罕默德還和家人們一起撿雞蛋,和妹妹一起上學堂,雖然看不見,可是他用自己的方式一點一點感受着這個世界。
但是父親卻不喜歡默罕默德,他覺得穆罕默德是拖累,甚至希望他能消失。他向隔壁村莊的女子提親,隱瞞了自己有個盲人兒子的事實,他怕説出來後別人就不願意和他在一起了。
父親想把默罕默德送去學盲人雕刻,可是奶奶卻不同意,默罕默德本來就缺乏關愛,現在還要將他送到遠地方。父親卻趁奶奶不在家的時候將默罕默德帶走,年幼的默罕默德反抗也是無濟於事。
奶奶得知默罕默德被送走後堅持要去將孫子找回來,年邁的她在雨地泥濘中行走,最終還是倒下了,被父親帶回家後就一病不起,最終帶着對默罕默德的思念離開了這個世界。
父親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將穆罕默德接回家,回程路上,默罕默德坐在馬背上,父親牽着馬,經過一座橋時,橋垮了,默罕默德掉進了湍急的流水中,父親猶豫了,他無數次希望能發生這樣的意外,現在意外真的來臨了,最終他還是選擇跳下去救兒子,可是為時已晚,最終默罕默德還是去了天堂。
電影中最讓人動容的是默罕默德和木匠的一段對話,默罕默德説:“我們的老師説上帝更愛盲人,因為他們看不見。我對他説,若是這樣,他就不讓我們瞎了眼,不能看見他。”木匠回答説:“神是不可見的,他無處不在,你能感覺到他,你可以通過指尖看到他。”
天堂是什麼顏色的?導演用最細緻的鏡頭給了答案,它是孩子們的純真,是奶奶的善良,是大自然的鳥語花香,是父親和家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