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庸筆下的人物偏愛殉情:伴隨愛人死去就是愛情最好的結局嗎?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綜合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金庸的作品,雖説是武俠小説,但裏面所描述的愛情豐富多彩,令人難以忘懷。

比如描寫單戀的:《神鵰俠侶》中郭襄的少女情懷,在楊過摘下面具時便芳心暗許。

還有程英,她對楊過的感情隱藏得極深,要不是她在紙上一遍一遍寫着的“即見君子,胡云不喜”,恐怕讀者也不能窺見她心底這份單相思;

《飛狐外傳》中的程靈素深愛胡斐,但是胡斐優柔寡斷,一心想着袁紫衣,程靈素雖然單戀胡斐,但,絕不趁人之危,反而為了救胡斐選擇犧牲自己。

再如描寫愛而不得的:《神鵰俠侶》中李莫愁原本單純善良,在遭遇陸展元悔婚後因愛成恨、最終因愛而痴,令人唏噓;

《天龍八部》中的康敏因喬峯沒有正眼看她,高傲的自尊心受損,後來設計陷害喬峯,更間接害死阿朱。

然而,在金庸筆下諸多種愛情中,有一種最為悽美,也最引發爭議。這就是:當愛情遇上“死別”,金庸筆下的人物往往偏愛殉情。

01

其實,在金庸的武俠小説中,細數起來類似殉情的情節真心不少。

最為知名的莫過於《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自刎後,殷素素也跟着去了,還是在兒子張無忌眼前自殺的。(心疼小張無忌10秒,小小年紀看到了父母在他面前自刎的情景,幸好張無忌內心足夠強大~)

至於《雪山飛狐》中胡一刀的夫人就更狠心了。胡斐當時只是襁褓中的嬰兒,多麼需要母親的照顧啊!但是胡一刀死後,胡夫人把孩子託付給苗人鳳後,就果斷地隨丈夫而去。(這麼説來,胡斐比張無忌更可憐)

還有《白馬嘯西風》中,李文秀的父親走了,她娘就把小文秀放馬上,期盼着馬兒能帶文秀走出這片沙漠,然後自己就頭也不回地與丈夫共赴黃泉。

別以為金庸筆下只有女性熱衷殉情,男性一樣有不少情痴。《天龍八部》中,蕭峯的父親蕭遠山在得知妻子死了以後便跟着跳崖殉情,留下蕭峯一人。只是蕭遠山命大,死不了,這才有了後來“帶頭大哥”的故事。

02

可見,金庸似乎很鍾情於寫愛侶間的殉情。然而,有一點實在令人不解,那就是這些殉情的夫妻都有了孩子啊,竟然在一方死亡後,另一方不假思索殉情,堅決不苟活。這真的是應了那個著名的詩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然而,有了孩子的家庭,父母做抉擇時不是應該先為孩子着想嗎?父母都走了,孩子由誰養呢?就這樣放任不管嗎?

雖然説,夫妻一方身故,深愛着的另一方苟且偷生也很痛苦,但孩子更無辜。失去一位至親已經是悲哀,同時失去兩位至親,實在是莫大的打擊。而且成長過程還要自身自滅。這麼説來,金庸筆下的主角能長大成人,甚至成為一代英雄,真心不易!

大概這樣的愛情熱烈而執着,難怪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借李莫愁之口引用元好問的一首詞,這樣説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真的是把愛情生死相依寫透了!

03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金庸筆下人物偏愛殉情?

首先,這可能是主角成長的需要。金庸的小説擅長塑造一代大俠的成長史。所謂的“大俠”並不是在小説一出場就能稱為“大俠”的,而是在經歷了江湖紛爭和眾多磨難,修習武藝,義薄雲天,才成就一代大俠的美名的。像《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莫不如是。

而大俠的成長史必定有磨難。這世上還有什麼磨難比父母雙亡更令人痛心?但英雄的成長必須直面這些苦難。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無父無母的主角在江湖上打拼,沒有父蔭家族的庇佑,一切都只能靠自己。這樣的大俠真的是白手起家,更富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意味。

其次,這大概是金庸愛情觀的一種體現。金庸筆下的愛情從來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富有特色的。這些殉情而死的小説人物,讀來有血有肉。這樣的情節展現了痴情的一面。

我對這種殉情表示理解,但卻不認同。即使再轟轟烈烈的愛情,都不應用人的生命去證明愛情的偉大。這世上還有什麼比健康地活着更重要的呢?

大家認為對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對金庸小説中殉情的看法。

(談文人墨客,聊歷史故事,品書畫詩詞,這裏是@月然的文史筆記,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