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智商税: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税種

讀書 | 智商税: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税種

《有詐:5000年來的謊言、偽造與謠傳》,[美]伊恩·塔特索爾、彼得·內夫羅蒙特著,王寅軍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21年8月版

有一天,一個陌生人在街頭找你搭訕。他説, “你對我有沒有信心?能不能把你的手錶給我,明天還給你?”

面對此類低級騙術,很多人會脱口而出一句“有空”。然而在19世紀中期的美國紐約街頭,人稱“自信之人”(confidence man)的威廉·湯普森就曾憑着儒雅的外表、體面的服飾、真誠的眼神騙取了不少智商税。

在21世紀的今天, “威廉·湯普森式”的騙子依然活躍。比如近日走紅網絡的某“人類高質量男性”,他梳着油頭、化着白麪妝、塗着腮紅,頂着“精英光環”在社交媒體上組建高價粉絲羣。結果也在意料之中,很快遭到了網民的唾棄。

如果你認為170年太短,短到不足以淘汰智商税,那你就錯了。伊恩·塔特索爾和彼得·內夫羅蒙特在《有詐:5000年來的謊言、偽造與謠傳》中指出, “人之輕信易騙是恆常的,但它的表現方式卻隨着每一代人的恐懼、抱負以及世界觀的不同而千差萬別。”只要人類和語言存在,欺騙和謊言就存在。從早期文明的“世界末日”預言到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謠言,兩位作者選取了貫穿古今的50個片段,向讀者展示了謊言在有意無意間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娛樂效果或正負影響。

威廉·湯普森被捕50年後,同樣在美國紐約,一位名叫威廉·米勒的茶葉公司簿記員成為了第二代“自信之人”。他説服聖經班上的三個學生投資他所謂的基金,並向他們承諾每週10%(摺合每年520%)的豐厚回報。米勒的生財之道很簡單: “把他從新投資者那裏得到的錢,支付給老的投資者作為每週10%的收益。沒有一分錢被用於合法的投資。” (第142頁)此後, “騙局像野火般迅速蔓延,警察、消防員、紐約城及更遠地方的小商人紛至沓來”。 (第141頁)雪球越滾越大,參與者越來越多,隨着政策收緊,資金鍊終於斷了,米勒的財富神話成為泡影。

米勒被抓了,他的生財邏輯卻被更會説謊的“華爾街精英”——伯尼·麥道夫繼承了下來。這位曾經的金融界經紀、證券公司創始人、納斯達克主席親手編織了震驚天下的650億美元“龐氏騙局”。

其實,無論是早期的米勒還是巔峯期的麥道夫,無論以投資基金還是證券交易為名,其收割智商税的邏輯都可以用一句中國俗語概括——拆東牆,補西牆。但從米勒到麥道夫,騙局規模大幅擴張、受騙人數急劇增長,這不僅因為後者豐富的金融學知識讓他得以編織更大膽的謊言,還因為當代金融工具與配套監管的發展不同步在客觀上造成更大的漏洞,讓欺詐行為的接觸面、影響力迅速放大。

無獨有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媒體技術的發展也讓另類智商税呈現出更快、更廣的演變趨勢。1969年,人類實現首次登月後,有兩種陰謀論在美國社會上盛行:一是NASA根本沒有登月, “登陸場景由美國政府在好萊塢電影工作室設置拍攝,目的是在太空競賽中領先俄羅斯一步” (第207頁);二是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確實登月,但“他們在月球上看到了一副人類骨架,身着格子襯衫和藍色牛仔褲,周邊有赤腳的印記”。 (第207頁)

第一則謠言很快被NASA科學家否定,但第二則謠言卻神奇地流傳了下來。根據消息源《世界新聞週刊》的報道, “中國天體物理學家康茂龐”聲稱NASA雪藏了這一發現,但他本人卻通過秘密渠道掌握了一張“實錘”照片。儘管美國有關方面對此作出澄清,但對於篤信陰謀論的受眾來説,解釋就等於掩飾。直到21世紀的頭十年,依然有美國網友在不知名論壇裏惦記着“康茂龐教授”的近況。事實上,這就是個虛構人物。

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年代,小報的“獨家爆料”極具迷惑性,一方面因為受眾無法通過獲取更多信息來進行判斷;另一方面因為官方機構難以通過傳統媒體將聲音及時傳播到社會的角角落落。於是在互聯網時代,有關登月的種種不靠譜謠言旋即不攻自破,只有少數堅定的懷疑論者依然充耳不聞。

然而進入社交媒體時代後,謠言披上了新的外衣。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 “據稱希拉里·克林頓和其競選主席約翰·波德斯塔在華盛頓的一家比薩店經營着非法團伙,最終一個真正的槍手出現在餐廳並進行無差別射擊。”(第255頁)這個荒誕的謠言在美國社交媒體上一度瘋狂傳播,儘管《紐約時報》發聲闢謠,卻依然無法阻止假新聞的發酵。

對此,伊恩·塔特索爾和彼得·內夫羅蒙特認為,在社交媒體時代, “每當有一個公眾轉向信任、傳播謠言,我們對真相的合力掌控就會溜走一點點。而當不信任來自頂層時,這種下滑更讓人警惕。” (第256頁)當這種不信任感加劇,陰謀論等智商税新税種就重新佔領高地, “比薩門”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合理的存在。

當然,對於從古至今種種歎為觀止的智商税案例,我們也不能以事後諸葛亮的姿態對其一概而論,因為誰都無法保證自己不會踏入陰謀論的陷阱。 “登月門” “比薩門”的傳播者中向來不乏高智商、高學歷人羣。他們往往會以列文虎克式的觀察力和霍金般的洞察力將一則荒誕故事包裝得合情合理。對此,伊恩·塔特索爾和彼得·內夫羅蒙特解釋稱, “直覺與理性的詭異組合也意味着我們的大腦有時會做出荒謬的表達,比如説,在沒有陰謀的情況下預設陰謀論的存在。” (第208頁)

讀書 | 智商税: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税種



  作者:孫欣褀

  編輯:施薇

責任編輯:楊健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58 字。

轉載請註明: 讀書 | 智商税: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税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