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區域化特色化多元化協同化!蘭山區積極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新路徑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綜合

6月29日,記者從蘭山區教體局瞭解到,蘭山區把勞動教育作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基礎教育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探索形成區域化、特色化、多元化、協同化的勞動教育新模式,全面提升育人質量和效益。

把握育人導向,健全區域化推進機制。蘭山區確立了“強化認識抓重點、點面結合抓覆蓋、面向全體抓貫通、注重統籌抓協同”的勞動教育工作思路。明確了“構建一個體系、培育三支隊伍、打造五大品牌”的重點任務,其中,“一個體系”即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實踐體系;“三支隊伍”即培育勞動教育教科研專家隊伍、校長隊伍以及專兼職教師隊伍;“五大品牌”即重點打造勞動教育基地、課程體系、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和評價制度五個項目,形成區域特色和品牌效應。列出了學校實施勞動教育工作清單,即制定了覆蓋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普通高中、職業學校等六個學段的勞動教育目標和十個類別的教育內容示例,梳理出涵蓋一至九年級的勞動教育主題示例,分基礎課程和特色課程兩大類、135個項目,構架起涵蓋各學段的勞動素養評價體系,從勞動觀念、能力、精神、習慣和品質等四個維度,重點指向以勞樹德、以勞啓智、以勞育美、以勞健體,建立勞動教育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開闢特色化實踐基地。蘭山區投資打造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承擔全區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培訓任務,規劃設計了綜合實踐、農業實踐、工業實踐三大實踐體驗區域,構建了以勞動體驗為主線的“五育融合”課程體系;開發了生活技巧、手工技藝、工業技能和農業技術四個板塊、41門勞動課程,每年培訓中小學生5萬人次。利用農村中小學校園相對寬闊的條件,大力實施校園學農實踐開發工程,農村學校實現“三個一”,落實“五小基地”,其中“三個一”,即每一個鎮都有一處種植樣板園,每一個學校都有一方種植示範田,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塊勞動種植區;“五小基地”即小菜園、小苗圃、小果園、小魚塘、小養殖,實現校園美化、路旁綠化、種養科技化,與實踐育人深度融合。城區學校充分挖掘樓前屋後、校園角落的各類地塊,開闢種養殖園地,並裝備勞動教育教室、場館,因地制宜地拓展勞動教育陣地,目前城區中小學校種植園地累計達到57畝,勞技教室80餘口。玉龍灣小學將校園西北角的近2600平方米的地塊改造為“紅領巾幸福農場”,劃分60塊“責任田”,分配到班級建設種植園和科學實驗種植地,成為學生“自由呼吸”、生動成長的自然教室。

凸顯校本特色,構建多元化課程體系。全區各校積極整合勞動教育資源,豐富勞動教育內容,構建起沂蒙非遺、校內田園、創意製作、日常勞動、職業體驗五大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挖掘沂蒙山區非遺課程,設計開發了剪紙、泥塑、皮影戲以及糝、煎餅製作等課程,培養非遺文化傳承人。開發校內田園課程,在不同學段開設花卉種植與養護、小菜農、小果農、病蟲害防治、豐收節、美食節等課程,培養智慧“小農夫”。設計創意製作課程,讓學生親歷設計項目的調查研究、創意設計、評價交流、改進完善等真實過程,培養實踐“小達人”。融合家校共育課程,構建日常生活勞動課程體系,培養“當家小能手”。打造職業體驗課程,職業院校創建職業體驗基地,中小學設立職業體驗“少年宮”,組織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培養職業理想“規劃師”。

強化綜合實施,形成協同化育人格局。區政府成立了全區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中小學勞動教育落地難題;成立了勞動教育指導委員會,負責全區中小學校勞動教育工作的推進、評價、研究和指導工作。配備專職勞動教研員,組建專兼職勞動教師隊伍,形成了區、校、班三級教研網絡,並掛牌成立勞動教育名師工作室。尤其組建了“區域勞動教育新樣態”研究項目組,作為年度改革創新重點項目予以推進,形成了勞動教育“七步教學法”,已在實際教學中初見成效。各校推行輪流值日製度,實行全員參與的勞動任務分工管理;開展“家務勞動崗”活動,讓學生參與家庭勞動,並且每年學會1至2項家庭生活技能;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持續開展學生勞動評價序列活動,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校內的事情積極做”“田園種植大家做”“家裏的事情主動做”“公益活動一起做”等,培養學生勞動意識,調動學生自覺勞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現代企業、美麗鄉村、農業公園、文明社區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加強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打造校外實踐大課堂,定期組織開展志願服務、公益勞動與職業體驗等社會化勞動,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周雲劍 崔亞靜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