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街道試點“一户一樁”,精準滿足居民充電需求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隨着電動自行車的廣泛使用,從便民和消防安全角度出發,電動自行車的充電樁補建、增建工作已經成為各區、各街道、各社區關注的重點。按照北京市城管委去年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北京市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管控的實施方案》要求,北京市將分類別、分場所鼓勵各社區因地制宜,“充(換)電櫃為主、充電樁為輔”,大力推進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全覆蓋,按市民羣眾實際充電需求配建充電接口。連日來,北京青年報記者就社區增建充電樁問題,在京城部分小區進行了蹲點調研,發現老百姓對充電樁的評價標準並不僅僅停留在數量增加上,能否做好建樁後的“細節服務”同樣重要。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針對這些訴求,當前部分街道和社區結合實際從四個“細枝末節”完善充電樁後續服務。
細節一
細化收費模式居民感覺“更公平”
一段時間以來,西城區白紙坊街道建功南里社區黨委書記馬懿玢一直琢磨着一個關於充電樁的題兒:榮寧園小區去年5月在停車棚安裝了10組充電樁設備,居民的“抱怨”聲不降反增。原因是收費模式“簡單粗暴”——不管充多久,繳費都一樣,居民認為這樣顯然不合理。
為了更加充分了解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使用情況,馬懿玢帶上筆記本,趁着傍晚下班人多,開始在車棚蹲點做調查。她發現,不同電動自行車的充電時間各不相同,大多數電動自行車充滿電需要8到9個小時,部分小功率的電動車只需要6到7個小時,還有些大功率電動車則需要10個小時左右。
一番調查讓馬懿玢心裏有了底,她立刻與物業和充電樁調試工程師商議,尋求合適的解決辦法。經過三天的商討,最終將充電樁設置為三種充電模式:普通功率、小功率和大功率,每種功率對應不同的單價,居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充電樁。而且在數量上,也根據居民需求按比例劃分,10組充電樁分為5組普通功率、2組大功率、3組小功率。“細分後,充電樁的利用率提升了不少。從這次實際案例,充分説明充電樁安裝完成後並不意味着萬事大吉,要根據居民需求不斷調整設備運轉,提升充電樁使用率,這方面工作還是要做得更細緻一些,才能真正滿足居民需求。”馬懿玢説。
細節二
增插頭調整高矮居民充電更方便
今年年初,朝陽區南湖中園社區幹部收到一件居民的12345投訴後很是疑惑:小區的北門有一處電動車充電樁,距離投訴人所在的樓棟很近,為什麼還希望新建充電樁呢?經過多次溝通,社區工作人員瞭解到,小區北門現有的充電櫃並不好用,使用時不但要卸下電瓶,而且電源插頭還是三孔的,好多充電器都不能用,居民希望可以增設兩孔電源插頭的充電樁,適用於更多的電動車。
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到實地進行核實,發現確有此類情況。社區決定在原充電櫃的南側建立新的電動車集中充電點,增設兩孔電源插頭。在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利用小區路面翻新施工的機會,將充電樁旁邊的台階改造成坡道,進一步解決了居民充電時搬抬電動車的問題。
西城區東冠英13號院此前飛線充電較為普遍,安全隱患較大。為此,新街口街道在該院內自行車棚裏安裝了充電樁。但沒過多久,就有居民反映“充電樁的充電頭較高,小型車輛夠不到”等問題。
街道工作人員對小區進行實地考察,發現情況屬實,立刻研究解決方案,最終定製了一批充電口較低的充電樁,進行安裝。“現在我們小區有2組充電樁,充電口分為高矮兩種,這樣一來,各種大小車型都能方便充電。”住在院內的張先生切實感受到了小區內充電樁升級帶來的便利,也為街道和社區的“後續服務”點贊。
事情到此並沒有止步,“街道舉一反三,調研了其他小區的情況,在有需要的小區,也安裝了不同型號的充電樁和充電口,切實解決了居民多樣化的充電需求”,新街口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細節三
“建樁”莫扎堆兒佈局均衡才便民
北青報記者在實地採訪中瞭解到,當前京城部分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數量和覆蓋率已經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佈局不夠均衡,導致轄區居民無法“雨露均霑”,對此,部分小區通過多種途徑“挖潛”,從充電樁的均衡佈局上“補短板”。
西城區德勝街道黃寺大街24號院裏曾安裝過一些充電樁,從數量上測算,基本可以滿足小區居民的充電需求,但居民仍不滿意。“這個樓院面積很大,共有21棟樓,從安裝充電樁的空間資源來看,大多數充電樁都集中安裝在了小區南區,北區僅有一組可用。這就造成充電樁‘建’與‘需’的脱節。”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德勝街道決定利用黨建引領,統籌協調在有條件的小區重新“布樁”,具體到該小區,工作人員經過現場調研後發現,位於小區中明湖大廈東側的自行車存放處是均衡充電樁佈局的最佳選址。德勝街道協調明湖大廈相關企業和單位,通過黨建協調會,共商解題良策,最終在大廈東側增補了32個充電樁,滿足了北區居民就近充電的需求。
小區建設充電樁不能“大水漫灌”,還要精細化考慮居民的需求。“我們的工作重點已經從提升覆蓋率,轉向輕量化、精準化安裝。”西城區金融街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葉生濤表示。據其介紹,目前轄區內平房院落和居民小區的充電樁覆蓋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但是,有些居民距離充電樁比較遠,充電還是比較困難,導致飛線充電等隱患仍未絕跡。
為此,金融街街道正在推進“一院一樁”“一户一樁”的輕量化、精準化安裝工作,利用衚衕裏的微小空間,滿足居民的精準充電需求。葉生濤舉例,豐盛衚衕裏某小區內的居民有一輛大型電動車,因小區內沒有充電樁,且車體較大,充電時會佔用很大空間,因此不願意去附近的充電樁充電,自行飛線充電,帶來安全隱患。“我們瞭解情況後,在其小區門口處尋了一個地方,為其新建了充電樁,與另外一個鄰居共用,解決了問題。”
細節四
開發智能小程序便捷查詢充電樁位置
充電樁的數量和覆蓋率提升了,但是居民對附近充電樁位置和使用情況不瞭解,找樁存在難題,導致一“樁”難求的問題時有發生。以石景山區古城街道為例,近年來,該街道致力於讓電動車充電樁逐步覆蓋整個轄區。古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充電樁布好局後,某一具體點位依然可能存在充電樁資源緊張的問題。
能否將附近的充電樁資源共享起來?古城街道開發了“樁源”小程序。北青報記者實地體驗,通過“樁源”小程序,可查詢古城街道範圍內大部分充電樁。通過地圖模式,用户可以一覽周邊主要建築物附近是否有充電樁。“如果用户所在的小區充電樁被佔用,就可以通過‘樁源’便捷查詢到附近可用的充電樁,到那裏充電。智能小程序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整個片區的充電樁就能高效利用起來。”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本報記者解麗趙婷婷劉洋
攝影/本報記者袁藝
北青快評
便民服務要真正解決“細枝末節”問題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蹲點多個小區調研電動車充電樁問題發現,京城在民生類基礎設施的硬件建設方面強化“補短板”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為例,部分小區此前也已經“應建盡建”。但是為啥老百姓還是向12345投訴呢?相關社區及時查到了“癥結”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後續服務有的“細節”沒跟上,比如收費標準“簡單粗暴”、插頭制式不實用、充電樁佈局不均衡、居民存在信息不對稱導致“找樁難”……這些問題看似細小,但都藏在表象背後,如果囫圇吞棗、視而不見,那一排排齊整的充電樁就成了“面子工程”;如果深挖細究,問需於民,就能把工作真正“做到羣眾心坎上”。
不管是細化充電樁收費標準,還是想辦法調整充電樁高度,街道和相關部門通過接訴即辦、舉一反三,通過對“細枝末節”加強優化和完善,解決了老百姓需求的“最後一公里”,從而使充電樁真正便民、管用。
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在羣眾工作中,各級部門只有牢記“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聚焦問題、知難而進”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到“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完善便民充電樁的後續服務便為此提供了生動註腳。
文/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