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十年@座標中國】雲網融合織就算力高速,“算”出數字生活潮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題:雲網融合織就算力高速,“算”出數字生活潮
作者 左雨晴
從“要想富,先修路”到“想發展,投算力”,算力基礎設施等“新基建”正在國內掀起“落地潮”。
我們為什麼需要算力?現在算力速度有多快?它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算力改變生活
什麼是算力?算力是指對數據的處理能力。
在生活中,手機、電腦、超級計算機等諸多硬件設備都離不開算力,可以説算力是數字經濟的底層邏輯,數字經濟的任何發展都建立在優化的算法和強大的計算速度上,這讓算力成為關鍵的核心生產力。
近年來,隨着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算力已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命運。
在機場高速路口,汽車以80公里時速,“無感”通過收費站,僅收費環節每天就能節約2.75小時,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出行體驗。
廣州機場高速,汽車以80公里時速,“無感”通過收費站。 中國電信供圖
在生產線上,一款新車上線前需要經歷上千次的碰撞測試,而超級算力能模擬出整個碰撞過程,300次的仿真碰撞試驗,在一分鐘內成功模擬完成。更長遠來看,“智能汽車”是離人工智能最近的應用場景之一,若能更快普及,將再次重塑人們的出行生活方式。
在偏遠山區,大量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和算力支撐下的智能教育,讓遠程人工智能可以輔助教師“因材施教”,推動教育資源均衡化,幫助深山裏的孩子實現“走出大山”的夢想。
據工信部數據,中國算力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近五年平均增速超過30%。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約2000萬台,算力總規模超過150EFlops(每秒15000京次浮點運算次數),排名全球第二。
在數字化時代,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正成為加速數字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在算力需求日益複雜,應用場景不斷湧現的當下,中國東部地區算力資源吃緊,西部算力賦閒,如何讓用户更好地像用電一樣使用算力服務?
雲網融合織就算力“高速路網”
數字時代正在召喚一張高效率的“算力網”。
2012年,中國電信宣佈啓動天翼雲計算戰略,正式進軍雲計算領域,成為國內首家涉足雲計算服務的運營商。
以“算”為中心,“網”為根基,算力網絡可驅動數據的跨域流動、實現算力的跨域調配。而作為一個複雜的、融合創新的系統性工程,算力網絡如何像水和電一樣成為“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孵化靈活多樣的商業應用,需要統一的科學規劃與評估。
2022年2月,中國“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啓動。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將打通中國“數”動脈,把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的數據中心處理、計算、存儲,為可再生能源豐富的西部開闢出一條發展新路,成為一條打通東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數動脈”。
作為算力基礎設施和骨幹傳輸網絡的建設者,電信運營商已經成為打造算力網絡的主力軍。覆蓋全國千城萬池的“雲網融合”,不僅構建端到端的安全能力和綠色低碳的基礎設施,也讓實體經濟和人們的生活乘“雲”而上。
通過內蒙古、貴州兩個服務全球的中央數據中心,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陝川渝四個重點區域節點,31個省份均有佈局的數據中心,再加上廣泛分佈的邊緣節點,中國電信形成了2+4+31+X的全國算力佈局。
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園。 中國電信供圖
如今,中國電信已擁有700多個數據中心,48.7萬架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架,機架利用率達到72%,IDC資源在國內數量最多、分佈最廣,“一城一池”累計覆蓋超過160個地市。
“計算+連接”的深度融合,組成了算力傳輸的“高速路網”。在這個“高速路網”中,中國電信的算力規模可達每秒310億億次浮點運算,這意味着每一秒都有海量的算力正在調度。
從中國電信貴州數據中心到北京大約2200公里,動車需要10個小時左右,而算力傳輸時延只需要不到20毫秒。算力與網絡充分融合,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從看不見的地方延伸到看得見的遠方,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普惠便捷的智能服務。
“算網大腦”讓算力調度智能化
隨着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一個逐步完善的數網協同、數雲協同、雲邊協同、綠色智能的多層次算力設施體系必將加快形成。在此過程中,“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強化算力統籌智能調度”成為構建算力網絡的重要工作。
“算力調度作為‘東數西算’的重要環節,就如同‘西氣東輸’的管道,‘西電東送’的高壓線路。但算力調度在實施過程卻又複雜很多,分佈式的算力決定了算力是多樣的,例如計算任務的大小、時延要求、成本等多個因素。”中國電信天翼雲首席技術官廣小明表示。
以算力為核心進行信息處理,以網絡為核心進行信息交換,算力“高速路網”需要一顆獨特的智能“大腦”。
2022年5月17日,在天翼雲誕生的第十年,中國電信推出了天翼雲4.0算力分發網絡平台——“息壤”,使得調度千城萬池的算力不再是夢。
中國電信天翼雲數據中心。 中國電信供圖。
廣小明介紹,無論業務對算力的需求是多少,“息壤”都能夠規劃出滿足需求的算力和網絡資源,以“隨願算網”的方式,對邊緣雲、中心雲、第三方資源等全網算力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實現業務性能和成本的最優。
“由算力調度引擎、算力資源管理平台、算力資源共同構成的‘息壤’就像一個算力傳輸的樞紐,在全國範圍內,實現每分鐘數萬次、每天上千萬次的算力統籌和調度,滿足各種領域對算力的極致需求。”
把東部需要進行的機器學習、數據推理、智能計算等AI訓練和大數據推理的工作放到西部,自動配置和調度相應算力;把東部對時延不敏感的、不活躍的、需存檔的海量數據,例如醫院影像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等,放在西部存儲……通過“息壤”,“東數西訓”、“東數西備”、“東算西也算”、“東部企業,西部上雲”成為現實,雲渲染、跨雲調度、性能壓測、混合雲AI計算等多種應用場景,也都有着“息壤”的身影。
時代浪潮下,算力正加速築牢數字經濟的底座,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更遠未來的基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