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孫遠
7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飛抵中東,隨後與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等國領導人展開密集會晤,其間伊朗成了反覆討論的焦點。就在他登上赴中東的專機之日,克里姆林宮也透露,俄總統普京將於7月19日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朗總統萊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舉行三方首腦會議,討論敍利亞問題與多邊合作。俄烏戰火似乎也令中東熱度攀升,幾位關鍵國家領導人齊聚中東,正在上演一出美俄為主,多國為輔的“隔空鬥法”。
拜登的中東之行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特朗普政府留下的中東政治遺產,即通過塑造伊朗威脅為主來強化美國同地區盟友的關係、拼湊地區同盟體系。除伊朗外,拜登也視中國和俄羅斯為美國撤出中東後欲填補當地權力真空的重要威脅,大肆宣揚“狼來了”,促使中東盟友加入其遏制中俄的陣營中。
對於政治強人普京而言,自然不會錯過此次與拜登“鬥法”的機會,因而,普京此次到訪中東也並非一時興起,而是一次戰略性訪問。俄羅斯對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蘇聯的中東戰略,“阿拉伯之春”爆發後,俄羅斯以敍利亞問題為契機尋求在中東的立足點,意在發揮俄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目前俄烏衝突僵持不下,西方國家的對俄製裁層層加碼,迫使普京將目光轉向中東謀求外交突圍。
有分析認為,普京的德黑蘭之行既有出於俄羅斯在中東的利益考慮,也有爭取俄烏衝突相關支持的需求,同時也更是為了凸顯其在中東事務上的話語權。
普京此次德黑蘭之行重點之一是推動“俄土伊”在敍利亞問題上聯盟的進程。2017年,為了解決敍利亞危機,由俄羅斯主導,土耳其和伊朗參與的阿斯塔納進程正式啓動,先後推出了四個“衝突降級區”,緩解了敍利亞國內緊張局勢。得益於此,土耳其與俄羅斯和伊朗之間的關係開始趨於緩和,在敍利亞問題上開始協調立場、尋求合作,逐漸形成較為穩固的俄土伊聯盟。然而,敍利亞局勢近來有了新變數:今年3月18日,敍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到訪阿聯酋,這是他自2011 年敍利亞戰爭爆發以來首次訪問阿拉伯國家。有分析人士認為,巴沙爾此訪釋放了“(敍利亞)重新迴歸阿拉伯世界”的信號。7月17日,在由沙特主辦的“安全與發展”峯會上,拜登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討論了敍利亞問題,並表示致力於滿足敍利亞人民願望,採用政治方式解決危機。美阿以會否藉此機會再次深度介入敍利亞問題目前還不得而知。因此,普京此時訪問德黑蘭與萊希和埃爾多安會晤,除鞏固三方同盟外,也將進一步商討應對當前的變局。
普京此行的另一個重點是通過與伊朗總統萊希的雙邊會晤加強反美同盟,表明俄伊雙方作為盟友將共同應對以美國主導的“中東版北約”,向美國釋放重要信號,一定程度上也要“稀釋”拜登此次中東行“組團打壓伊朗”的效果。
近來,伊朗核問題儼然成為美俄隔空鬥法的焦點。7月13日,拜登在接受以色列電視媒體第12頻道的採訪表示,美不排除將使用武力作為對伊的最後手段。拜登還表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這導致伊朗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擁有核武器。拜登稱,美方不會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衞隊從“恐怖組織名單”上移除,但仍可與伊朗達成削減其核計劃的協議。
中國先哲孟子有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然而,拜登並不諳其道,他既要伊朗按照美國的方式來談判,又要進一步打壓伊朗。不甘做美刀俎下的魚肉,伊朗對美態度也一如既往強硬。萊希總統近日強硬回應美方稱,伊朗正密切關注本地區的事態發展,不會忽視任何動向,將堅決回應針對其領土完整做出的任何輕微舉動。
有分析稱,此時普京出訪德黑蘭,無異於給伊朗打了一針強心劑。伊朗前駐俄羅斯大使納賽爾·諾巴里在接受半島電視台記者採訪時説,普京訪問德黑蘭是對美國計劃締結反伊朗聯盟的正當回應。
普京出面同伊朗強化反美同盟,自然不全是為了伊朗。當前,俄羅斯不僅面臨西方國家的多重製裁,也深陷俄烏戰場難以脱身,此時俄羅斯急切需要尋找新的外交突破口。
如果説拜登中東之行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塑造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導地位,那麼普京此時訪問德黑蘭也有意向阿拉伯國家釋放高調信號。俄烏衝突爆發後,阿拉伯國家對此事大多采取中間立場,並未追隨美國對俄實施制裁,避免了與俄羅斯產生正面衝突。這一方面是因為阿拉伯國家在糧食供應上高度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出口,且短期內難以改變,另一方面也因為俄羅斯在中東日漸提升的話語權。有分析稱,普京此行希望向阿拉伯國家釋放俄在中東地區具有重要話語權的政治信號,也試圖打破“美難退俄難進”的局面,鞏固其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
拜登的中東之行已經結束,普京的中東之行也已開啓,美俄在中東的“隔空鬥法”仍在繼續。
(作者簡介:孫遠,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