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 | 盛夏帖
客居上海,逢百多年不遇的盛夏高温。傍晚,東北的朋友微信傳來一張天氣預報截圖:24攝氏度。他説,“我在散步,穿短褲有點涼。”我看了看手機天氣,這邊是35攝氏度,只比白天略低4度。
好在已經出梅,不用太擔心通風,平日可以關嚴窗將熱浪擋在外面,有時也拉上窗簾,擋住日光炙烤。陽台的拉門也閉緊,陽台儼然隔離帶,將熱氣又阻住一些,而陽台變身為烤箱,輕易不敢打開。只是夜半輾轉睡不安穩時,會小心翼翼過去,打開窗透透氣,這時風是温熱的,徐徐而入,像難為情,又像是歉疚。
夜裏睡不實,睡眠時間不過四五個小時,六點左右被鳥兒們蟬們吵醒,它們也是被熱叫醒的嗎?向熱而生,還是要強打精神。早飯通常簡單,雞蛋、玉米各煮兩個,温水衝杯東北豆粉,匆匆吃過,趕早出門。説是早,七點半也已是暑氣蒸騰。看不到日頭在哪裏,只覺得白晃晃的陽光烈焰般兜頭而下。到了單位樓下,停車下車,快步奔進辦公樓,用不上五六秒。算來,這一早在室外,也不足半分鐘。
下班也同樣,烈日當頭,恨不得三步並作兩步,就躲進有空調的屋子。有時也會停下,為着小區門口幾位老人家擺得紅紅綠綠紫紫白白自家種的蔬菜,她們用我不甚聽得懂的金山話告訴我,“都是在太陽下長出來的”。我聽明白,意思是和大棚裏的蔬菜不一樣。有時會黃瓜、番茄各挑兩三個,老人家用桿秤認真地稱,認真地給我看秤桿上的星,再拿出塑封的收款二維碼讓我掃。
酷熱天,合胃口的還是蔬菜,最愛做的是涼拌麪,清涼爽口,又簡單。先將蕎麥麪下進燒開的滾水裏,煮熟,過涼,撈出,放入去皮切絲的黃瓜、番茄。有時也會攤兩個雞蛋在油鍋裏,成餅後,也切絲,一起拌入面。涼拌麪的關鍵點是調料汁,蒜末、葱花、白芝麻、辣椒粉淋入熱油,香味頓時四溢。再加少許白糖、鹽,再適量生抽、蠔油,陳醋要多放些。料汁倒入面裏,和黃瓜、番茄、雞蛋一起攪拌,紅黃綠不由讓眼睛一亮,入口,微酸微辣,刺激着味蕾,精神也為之一振。
疫情期間的小區“團長”仍堅持四處張羅好物,團下的福建烏葉荔枝,粉紅,個大飽滿。從冰箱拿出,洗淨,用指甲輕輕揭起,外皮輕易打開,果肉晶瑩透亮,凝如羊脂,一顆顆堆於日式方盤,狀如玉雕。待入口中,輕咬一下,果肉擠壓後汁液釋放,冰涼甜滑,順口腔、咽喉直入胃部。
金山特產小黃西瓜名曰“小皇冠”,雖價格不菲,確當得起“冠”字。在冰箱裏歷經多日低温,“小皇冠”拿在手上就已冰冰涼。皮薄,對切時,剛落刀即聽得清脆的“咔嚓”聲,自己裂開,汁水立時流下。瓜瓤嫩黃清甜,幾無纖維,有入口即化之感。一口一口落肚,沁人心脾,頓覺清涼。
還有冰鎮的葡萄、有機香瓜,香氣馥郁,也極可口,吃出了小時候的那種久違的甜,連嗜甜的兒子都説,怎麼甜得這麼熱烈,不管不顧,真是不可思議。加之涼,消解了許多溽熱難耐,讓人的精氣神一次次從萎靡中復甦,暑熱中的日子過起來,也並不如外人覺得那般難。(高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