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又有美國“金主”影子?受西方“青睞”的《伊洛瓦底》雜誌什麼來頭......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對於關注緬甸新聞的人來説,《伊洛瓦底》雜誌(有時也被稱為“伊江新聞社”)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存在。該媒體由一羣流亡泰國的緬甸記者在1993年創辦,與緬甸本土的一些新聞機構相比,它在可讀性、時效性、熱點話題把握度等方面擁有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伊洛瓦底》雜誌的報道經常帶有強烈的“反建制”色彩。在涉華議題上,該媒體則談不上友好——文章選材偏向性明顯,字裏行間時常充斥陰謀論調,甚至會引用一些捕風捉影的消息。出於這些原因,《伊洛瓦底》成為西方輿論常年“偏愛”的媒體。

今年2月1日緬甸政局發生動盪以來,《伊洛瓦底》雜誌便經常刊登污衊中國的報道,比如本月10日,它引述《簡氏國際防務評論》的説法聲稱,緬甸軍方似乎正在使用中國製造的無人機來監視反政府抗議者;更早些時候,《伊洛瓦底》引述台媒未經證實的視頻和報道,炒作一批中國士兵和軍車在中緬邊境中方一側集結,旨在“保護中緬油氣管道”。該媒體還會選擇性地放大社交媒體上抹黑中國的聲音,並在網絡上製造出一種“中國無視緬甸民眾死活”的假象。可以説,《伊洛瓦底》雜誌在煽動緬甸民間反華氛圍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伊洛瓦底》雜誌報道立場為何如此偏頗?瞭解其背後的“金主集團”,這一問題就不難理解了。該媒體網站幾經改版,目前在其頁面上已經找不到資助方的具體信息。不過,一名緬甸問題觀察人士給《環球時報》記者提供了一張2014年《伊洛瓦底》雜誌網站介紹相關資助方的頁面截圖,記者看到了一眾西方官方機構和非官方機構的身影,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索羅斯創辦的開放社會基金會,以及已被中國製裁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外媒公開報道也介紹過《伊洛瓦底》雜誌“金主”的情況,比如英國《金融時報》也曾點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和開放社會基金會的名字。

然而,《伊洛瓦底》雜誌並不是總能討得西方輿論的歡心。2017年,“羅興亞難民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當時,《伊洛瓦底》雜誌選擇站在緬甸主體民族的立場上,在一些報道中表達了對緬甸政府的支持。英國《金融時報》因此在2018年2月刊文稱,在羅興亞人問題上,“國際社會的憤怒正在蔓延”,但《伊洛瓦底》雜誌卻為昂山素季辯護,在一篇“充滿挑釁”的社論中聲稱,“西方許多團體和機構都在羞辱昂山素季和這個國家”。《金融時報》直呼《伊洛瓦底》雜誌“變了”,“開始與緬甸政府的主流敍事保持一致了”。

由此可見,像《伊洛瓦底》雜誌這樣由西方機構資助的“輿論打手”,但凡它在相關問題上的立場沒有達到西方預期,就會被指責,甚至可能被拋棄。正如一些西方國家一直以來都並非真正關心緬甸的利益,而只關注緬甸當局的做法是否符合西方利益。可惜從《伊洛瓦底》雜誌至今的做法看,它並沒有看透這一現實的本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0 字。

轉載請註明: 背後又有美國“金主”影子?受西方“青睞”的《伊洛瓦底》雜誌什麼來頭...... - 楠木軒